標題 | 5.1.2 草(grass) |
內容 | 經文出處(grass)אָחוּ דֶּשֶׁא חָצִיר חֲשַׁשׁ יֶרֶק מִרְעֶה עֲשַׂב עֵשֶׂב βοτάνη λάχανον χλόη χόρτος faenum
討論聖地有450多種草,因此上面的希伯來文、亞蘭文、希臘文和拉丁文詞語不大可能是指特定的物種。這些詞語可能是統稱,在不同的時間或地點,指稱各種不同種類的草。 祖海里認為, 創 41:2,18 中的希伯來文’achu(「蘆葦」)指的不是一種草,而是「用於放牧的沼澤濕地」(第127頁;參KJV“meadow”,「草地」)。然而, 伯 8:11 似乎明確地提到某種植物(與蒲草平行),指出’achu需要在有水的地方生長。 希伯來文chashash在 賽 5:24 中是指乾草,與碎稭平行,意指必被燒滅的惡人。在 賽 33:11 ,惡人徒勞無益的計謀被比作chashash,同樣與碎稭平行。 希伯來文yereq(「綠色」)在舊約出現過8次,都是指植被。其中大部分出現在短語中,如yereq ‘esev(在 創 1:30 9:3 譯作「綠色植物」、「綠色的菜蔬」),或yereq deshe’(在 王下 19:26 詩 37:2 賽 37:27 譯作「嫩草」或「青菜」)。然而,有3處經文的yereq是單獨使用的,在 出 10:15 民 22:4 賽 15:6 中分別譯作「青草」、「青綠之物」或「綠的東西」。 希伯來文deshe’有時被譯為「草」。這個詞通常出現在修辭語境中,常與chatsir、yereq或‘esev平行。 希伯來文‘esev在聖經中出現33次。RSV有12次將其譯作“plant”(「植物」),12次譯作“grass”(「草」),5次譯作“herb”(「草木」)或“herbage”(「牧草」),4次譯作“vegetation”(「菜蔬」)。因為有些語言可能不存在像「植物」這樣的統稱,所以在這些經文中,很多時候可以根據語境來譯成「草」或「生長的東西」等。 表示「牧場」的詞語有很多,牧場就是綿羊、山羊和牛吃草的地方。希伯來文至少有5個表示「牧場」的詞語:除了上文所列的mir‘eh,還有migrash(114次,大多出現在《約書亞記》和《歷代志上》)、dover( 賽 5:17 彌 2:12 )、kar( 詩 37:20 65:14 [《思》65:14]; 賽 30:23 )和nawah(11次)。 除此之外,還有譯作「稻草」的希伯來文teven,指用來做磚和鋪在動物身下的乾草。例如,這個詞出現在 創 24:25,32 ,但翻譯者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稻草」不是給駱駝吃的,而是放在地上吸收尿液的。 有兩個希伯來文詞語常被譯為「飼料」(即動物的食物)或「草料」,即belil( 伯 6:5 24:6 賽 30:24 )和mispo’( 創 24:25,32 42:27 43:24 士 19:19 )。這兩個詞可能是指某種草類。 希臘文chortos在新約出現了15次,RSV通常將其譯作“grass”(「草」)。 希臘文lachanon在新約出現了4次。這是一個花園植物的統稱,可根據上下文來翻譯。 太 13:32 和 可 4:32 提到,芥菜種長起來比園中所有的lachanon(「灌木」)都要大。 路 11:42 記載,法利賽人將薄荷、芸香和各樣lachanon(「香草」)獻上十分之一。 羅 14:2 說,信心軟弱的弟兄只吃lachanon(「蔬菜」)。 希臘文botanē也是一個統稱,在 來 6:7 譯作「植被」(“vegetation”;RSV),中文譯本多譯為「蔬菜」。 在次經中,希臘文chloē意為「嫩綠的禾苗」( 七十士譯本:德訓篇 40:22 ,七十士譯本:德訓篇 43:21 )。《七十士譯本》使用這個詞來翻譯希伯來文deshe’( 撒下 23:4 王下 19:26 伯 38:27 詩 23:2 37:2 )。
描述對大多數翻譯者來說,草極其常見,因此不需要特別加以描述。但對於生活在北極圈內,或者不宜人居的荒漠地帶的翻譯者來說,翻譯聖地的草可能會不太容易。其中一個常見的問題是,當地語言有太多特定詞語但沒有「草」的統稱。在尼日爾1(Tamasheq2),曾有一個翻譯團隊因為 可 6:39 中的「坐在青草地上」一語而十分困擾,因為他們唯一知道的一種草只出現在短暫的雨季,沒有任何人會願意坐在上面。草可以描述為:高不到1米(3英呎)的植物,葉子狹窄、青綠、挺直,通常成束或成簇地生長。
特殊意義在 詩 90:5 和 賽 40:6-7 中,作者用草作為比喻,強調人生命的短暫。在 太 6:30 ,耶穌將「野地裡的草」作為沒有太大價值的東西,來與人進行比較。
翻譯在一些非洲語言中,「草」的譯詞實際上指的是「未開發的植物」,與作為食物、入藥和製作器具的植物相對。希伯來文也可能存在這樣的區別,只是目前我們還未發現。在翻譯之前,需要先研究當地人對植物的分類;在了解當地的植物分類之後,翻譯者就可以決定在多大程度上加以使用,這取決於對整體翻譯的通盤考量。 如果可能,希伯來文deshe’的譯詞應含有植物新長出來或發出新芽的意思。由於deshe’常出現在修辭語境中,並且常與其他指草的詞語平行,所以翻譯者需要找出兩三個用來指草以及類似草的植物的詞語。 創 1:11 a:「地要長出植物(deshe’)。」由於這節經文與第20節平行,故本手冊贊同大多數學者的觀點,即deshe’是一個統稱,引出後面的兩個類別(參本章的介紹部分)。翻譯者需要使用一個涵蓋最廣的植物統稱來翻譯這裡的deshe’。如果沒有合適的統稱,可以使用「有葉子的東西」或「發芽的東西」這樣的短語。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不譯這個統稱,直接翻譯後面具體的詞語。 創 1:11 b:「結種子的植物。」我們很難知道這裡的希伯來文短語(‘esev mazri‘a zera‘)指的是像稻子這樣「果實」即是種子的植物,還是任何一種有種子的植物,包括番茄、辣椒、葡萄、茄子等等。關於這節經文,英文譯本的譯文含糊不清,例如,GNB譯作“those that bear grain”(「結出穀物的植物」),CEV譯作“grain”(「穀物」),NCV譯作“some to make grain for seeds”(「一些結子粒為種子的植物」),NIV譯作“seed-bearing plants”(「含種子的植物」;NJB、NJPSV同;NLT、GW相似),REB譯作“plants that bear seed”(「帶種子的植物」)。如果譯成grain(「穀物」,相當於英式英語中的corn),可能太狹義了。無論怎樣,這類植物都與接下來「結果子的植物」相對,如蘋果和芒果。 創 1:11 c:「會結果子且果子裡有種子的果樹。」這節經文需要探討的問題是,希伯來文短語’asher zar‘o vo(意為「果子裡有種子」)是像「鳥是空中的鳥」這種多餘的表述,還是實際增添了新的內容。GNB和CEV將其理解為多餘的表述(GNB譯作“those that bear fruit”,「結果子的樹木」;CEV譯作“fruit trees”,「果樹」)。其他譯本似乎認為有必要保留這個短語(例如,NCV譯作“others to make fruits with seeds in them”,「結果子且果子裡有種子的其他植物」;NJB譯作“fruit trees……bearing fruit with their seed inside”,「結果子且果子裡有種子的……果樹」;NJPSV類似)。 創 1:11 d:「各從其類」。GW譯作“each according to its own type”(「各從其種類」)。英文譯本對這個希伯來文短語主要有三種解釋: 在 創 1:11 ,作者表達的一個主題似乎是創造的秩序——類別和子類別。這個論點支持了NIV和NJB的譯文。但是,文中反覆使用「種子」一詞,表明作者也對遺傳法則的規律性感興趣。與這個主題相呼應,《申命記》所述的律法嚴格禁止在田裡混種不同種類的植物(在有些語言中是「種子」!),也禁止穿混合布料做成的衣服。關於希伯來人對這一點的關切,基督自己也作了補充:「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 太 7:16 )。以下是 創 1:11 的兩個翻譯範本: 翻譯者應該先研究自己語言的植物分類系統,然後仔細考慮這節經文的兩種基本結構,確定哪一種更符合自己的語言。NLT和一些註釋書所作的三重區分很可能更符合當地的植物分類系統。若是這樣,不妨採納。 翻譯者在研究了當地的植物分類系統之後,必須決定是要採用該分類系統,還是嘗試表現希伯來人的分類。如果沒有中間程度的統稱,翻譯者可以使用「大米等植物」和「芒果等植物」之類的短語,不過這可能會讓人以為,經文最初的讀者知道大米或芒果等作物。 希伯來人的植物分類方法更多是從類型學的角度,而沒有嚴格的邏輯性或科學性,所以我們看到了一些重疊的分類或是較為模稜兩可的分類。也許,作者最想要表達的是上帝造物的有序。 王下 19:26 :這節經文的後兩行是「如房頂上的草(chatsir),又如未長成而枯乾的禾稼」(同 賽 37:27 ; 詩 129:6 類似)。這兩行詩描繪的景象是:一座平頂房屋的屋頂落上了一些塵土,形成一個利於草籽發芽的環境,但土層很淺,由於缺乏水分和土壤,草註定很快就要枯萎死亡。然而,最後一行有一個文本問題。HOTTP支持MT的文本,即「未長成就枯萎/烤焦」(shedefah lifne qamah)。HOTTP把MT的可靠性定為C級,不支持「被東風吹枯萎/烤焦」(」(shedefah lifne qamah)這一猜測。GNB和REB採納了這個猜測。HOTTP推斷:抄經者不具備充分的希伯來文知識,不理解這一行的意思,因而猜測其意可能是「被東風烤焦」,這種說法也是非常符合邏輯的。但各譯本基本上已有共識,一致遵循MT的文本(如RSV、NIV、LB、GW)。NJPSV也參照了MT,但卻將最後一行譯作“blasted before the standing grain”(「在長成挺立的植株之前就枯萎」),這在上下文中完全說不通。 |
註 | 0 內容引用的聖經版本或參考資料之縮寫/簡稱請見7.2 中文譯本、7.3 現代外文譯本或7.5 詞典、文本研究和其他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