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案頭》

| | | | 轉寄

新版【信望愛珍本聖經查詢】上線!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幾年前我有幸到內地旅遊,途中經過一個古老的小鎮。走進去,就像回到了上個世代,沒有高樓大廈水泥叢林,有沒有喧囂的車水馬龍;只有小橋、流水、人家,一個古書上標準的江南水鄉澤國風情。然而挑起我注意的,卻是在羊腸小徑內的一塊房角石

老舊的房舍內,第一塊房角石上清楚的刻畫著「基督磐石」;另一塊房角石雖已斑駁,卻仍可以看到「福音堂」,看看竣工時間,已是一甲子前的歲月了。建造的時候,中日戰爭正打得火熱,這塊地區也應該被日本征服了,那麼這間教會到底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又是誰把基督信仰帶到這個小鎮?


想就近找了一戶人家想問問,口都還沒開呢,就看到房內角落塞了一本聖經。「我們這裡的居民很早以前就幾乎都信了主,兩岸分治後,我們這裡的絕大部分都成了家庭教會的模式。」老人的口中緩緩道出。「很早以前,有個年輕宣教士走入這個小鎮,他把他大半輩子的青春歲月都投注在此,將福音帶給我們,使我們悔改受洗歸在基督的名下;也在戰亂困苦之中,帶領我們持守信仰,並建立教會。」

一個宣教士,讓小鎮的人認識耶穌。更早以前,另一個宣教士把福音帶給他。一代又一代,福音的棒子得以持續交接下去。西元1807年,年僅25歲的馬禮遜走進了中國,那個沒有人看好的宣教工廠。七年之內,僅有一個中國人願意接受基督。來華16年,完成了中國的第一部新舊約聖經《神天聖書》。在他的披荊斬棘,拋磚引玉之下,越來越多的宣教士前仆後繼的放下一切,走入中國這個廣大的禾場。無數的宣教士終身為主傳揚真理,甚至長眠於此。

在中國傳福音,最令宣教士困擾的,大概就是難上青天的聖經翻譯了。光是中國的主要通用語—官話,就分成「文理(標準文言文)」、「淺文理(文言、白話夾雜)」及「白話文」三種。此外,中國的方言、少數民族種類之多如過江之鯽。這可苦了那些宣教士們。「黃銅的身、鋼鐵的肺、橡木的頭、鋼製彈簧的手、使徒的心、天使的記憶和瑪土撒拉的長壽。」這樣宛如無敵鐵金剛的高標準,其實是西方宣教士面對重重困難的聖經翻譯,不禁嘆到要掌握中文,得需要具備上述的條件。

自馬禮遜的《神天聖書》起,一本又一本的官話聖經相繼出版,或為文理、淺文理、白話,承載了基督信仰,進入了華人心裡。一時之間,聖經百家鳴放。馬禮遜來華百年之後,文理合和譯本問世,中國才算是有一個統一的譯本。

【官話版聖經】

少數民族,上帝也沒有忘記他們。地理課本讀到「漢滿蒙回藏苗」、「中國人數較多的有52類少數民族」。同樣地,有許多宣教士深入內地,與他們生活在一起並為少數民族創立字體、翻譯聖經。這裡的「深入內地」看似簡單,要想想翻越戈壁大沙漠進入蒙古、走出山海關進入北大荒、爬上青藏高原進入藏族社會、穿越地無三裡平的貴州進入苗族部落,每一項的任務,都是身心的巨大挑戰。不禁感慨到要當宣教士,還真的要有「我一生的價值非要在跨文化宣教中才能展現」的決心。在東南沿海一帶諸如福建、廣東一帶,由於崇山峻嶺眾多,方言多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這些宣教士們面對『中文字』就頭昏腦脹,還要面對南方那多如牛毛的方言。或許獨自埋首翻譯的夜晚,幾度為著先祖巴別塔的錯誤感到痛心吧?


【各地方言聖經】

現代人很難接觸到比合和本更早期的譯本了。然而這些譯本都曾經在中國的福音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讓他們就此默默的走下舞台就太可惜了。早在2005年,信望愛建置了「珍本聖經數位典藏系統」,刊載多種珍本聖經及信仰著作。去年底,澳洲的教授Dr. Kenny Wang與我們接洽,一口氣提供近兩百本的珍本聖經。舊版的系統版面混亂,不易查詢,無法使這些無價之寶發揮其應有的光芒。這半年,幾位義工(鐘哲、tjm、CHPi)著手打造新的系統,按照圖書館的方式進行整理,為一本本的珍本聖經建檔記錄。新版系統,使用者可以按照年代、文體、類別等進行查詢,並按照喜好排序,同時可以查詢相關的一些如作者、出版社等資料。希望能夠為這些古籍盡一份心力,洗去塵封已久古籍的不起眼,重現歷久彌堅的價值。

過去那些宣教士付出青春歲月、歷經千山萬水、面對艱鉅的文化挑戰,一筆一劃一字一句的翻譯、討論、校稿、刻板、印刷、發行,才能出版幾卷經卷之際。如今能輕易將聖經捧在手上的我們,更應好好珍惜宣教士們的心血結晶與感念上帝所賜下那生命的活泉。在新年立志讀完聖經一遍的時候,不妨順道來看看這些珍本聖經吧。珍本聖經數位典藏新系統http://bible.fhl.net/ob/

註:有任何寶貴建議或是要提供珍本聖經數位檔共襄盛舉,煩請email聯絡珍本聖經管理者Chia-Hsing, 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