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濟民 2009.08.09
要坦然地面對未知的將來,有時並不容易。
神學院的老師得了癌症,全校師生都為此禁食禱告。上帝會垂聽嗎?一位同學說,他在禱告中聽到神的聲音,保證這位老師一定會得醫治。真的嗎?
生意場上忽然出現一個大好的機會,看來可以大賺一筆,可是風險不小。經人介紹,去找一位「先知」禱告,他說在禱告中看到求問的人好像走在一片薄冰上。這是什麼意思?
失業了一陣子,上帝好像開路,在另一個地方有一份優厚的工作。正想搬家前往,有人卻預言,那地方未來一年內會發生八級以上的大地震,該去嗎?
多年勞苦事奉,所牧養的教會雖有增長,但社會上還是充滿著迷信的風氣。特會中一位講員說,上帝將來會使地區內所有的人都信主。可信嗎?
同一位「先知」說了兩個預言,一個應驗,另一個沒有應驗。為什麼?以後他再說預言,我該信或不信?
有時候,若有人能知道他人所不知的將來,也會產生問題。
在教會界,往往聽聞有一些「先知」,自信有來自上帝的特別啟示,因而向牧師或長執發號施令,造成不少困擾。
有人做錯事,追問之下,竟然說是因為聽到某「先知」的指示,不敢不從。
也有人聽到「先知」的指示時,心中覺得不妥,卻又害怕得罪上帝,因而活在兩難之中。
基督教面對信仰和生活上的挑戰時,向來都以聖經為準則,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從聖經中的一些實例檢視這一類的問題。
■ 掃羅的徬徨
「掃羅是一位孝子,替父親到處尋找走失的騾子,直到身邊所帶的糧食都快吃完了還是找不到。在這情形下,掃羅面對一個相當困難的選擇:回家嗎?任務沒有完成;不回家嗎?又怕父親牽掛。感謝神,有先知的指引!先知說可以回家,因為騾子已經回家了。」聽過這樣的故事嗎? 筆者自己就曾經這樣解讀撒母耳記上九章,掃羅的事蹟。
倘若故事真的這麼簡單,相信大多數的讀者都會像筆者一樣,希望每天都有先知提供這種指引。可是,聖經中的先知不是相命先生,因為聖經中的上帝不像世間的菩薩供人使喚。撒母耳記上第九章下半讓我們看到,耶和華不僅知道騾子回家而已,連掃羅會去找撒母耳,祂都知道了。而且,祂與掃羅所見不同。掃羅認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在整體以色列人中微不足道,所以以色列人的命運與自己無關;上帝卻對以色列家有一個偉大的計劃,其中有掃羅的一份角色(撒上九15-16)。
騾子回家這件事只是上帝整個大計劃的一部份,上帝藉著騾子的走失把掃羅帶到撒母耳那裡,領受一個更大的使命,而且祂要藉著騾子回家堅固掃羅的信心,讓他接受更大的使命(撒上十1-8)。換言之,騾子回家的預言是上帝所賜的一個兆頭,具有神蹟的功能,目的是讓掃羅對神有信心,能承擔神的使命。
撒母耳這次與掃羅見面,不僅是預言騾子回家,他也告訴掃羅:將來掃羅要先到吉甲,等待撒母耳到那裡獻祭(撒上十8)。也許掃羅沒有想到的是:吉甲之約竟然是一個戰事!而且這一役,雙方的兵力懸殊:掃羅手上只有三千名士兵;非利士人戰車就有三萬,馬兵也有六千,步兵無數(撒上十三2、5)。掃羅在這件事上要學習的是:在面對危機時,必須堅守上帝早先的啟示。掃羅一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照著上帝明顯的啟示行事。
掃羅知道上帝早已說話,他卻沒有照著做。因此,當他最後再次面對非利士人的時候,他求問上帝,上帝沒有說話,他只能知法而犯法,去做一件自己禁止以色列人做的事——求問巫婆(撒上廿八3-14)。在掃羅的身上,我們看到上帝不是民間的神明,祂的先知不是民間的巫師。祂指引我們,是要完成祂更大的救世計劃。人若經常不聽祂早已啟示的話,祂就不再說話。
■ 約拿的忿怒
舊約先知預言的一個特色,是向罪惡的世代宣告神必定審判。約拿書的主題信息也是如此——上帝針對現存的罪惡說話,預言將來。而約拿書另一個特點,是預言的對象。尼尼微是一個外邦帝國的京城,耶和華卻要約拿向他們宣告:他們罪惡滔天,不久將要面對耶和華的懲罰。
可是,約拿書最特別的地方,就是約拿聽了神的命令,宣講了審判的信息,結果引致尼尼微王悔改,神改變心意。這可讓約拿氣壞了,向神抗議。約拿的基本論點是:上帝怎麼可以說話不算話?
透過約拿書,我們看到聖經中預言的一個基本性質,是針對一些人現在的情況而傳講未來,目的是要他們現在可以改變,讓所預言的災禍不會臨到。這是聖經裡面講未來災禍的時候,一個基本的前題。這一點跟華人文化中所謂的命運不一樣,因為華人文化中的預言是無論如何都必須發生的事。
從一個角度看,先知約拿信仰純正,他堅信耶和華是造天地的主宰(拿一9),他知道上帝在出埃及時向摩西所宣告的話:耶和華「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拿四2,參出卅四6) ,他也會宣講上帝審判罪惡的信息。然而,他卻無法完全體會上帝的心意,因為他不僅開始的時候不聽從神的命令,更不懂上帝對祂的子民和全世界的人都秉持同樣的心意。也就是說,約拿這位先知一點都不屬靈!恩賜與靈性不一定等同。這一點,恐怕有人會覺得難以接受,但卻是事實。
■ 耶利米的悲哀
舊約先知中,耶利米是猶大國最後一位先知,他經歷了國破家亡,嘗盡了猶太人這時期為存亡而掙扎的痛苦。這卷書中有不少歷史性的敘述,展現出舊約時代先知的生活情況,讓我們看到先知實際的運作。首先,我們可以從耶利米書中看到先知在當代的角色。
根據耶利米書,當時除了君王和他的臣僕為國家的政治軍事做決策以外,社會上有三種特殊人物:祭司負責教導、智者輔導獻策、先知傳講神的信息(耶十八18)。祭司教導的內容是根據摩西五經,智者談的則是敬畏神的人的生活;兩者都是以摩西五經為基礎。上帝的子民日常的生活是以祭司的教導為基礎,加上智者的輔導,而先知的信息是針對特殊情況而發。
上帝要耶利米做的工作是「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一 10)。也就是說,耶利米的信息有兩方面:傳審判的信息要人悔改,並傳拯救的信息使人有盼望。耶利米比約拿更明顯地指出先知預言災禍的來臨,是為著人們可以悔改(耶卅六2-3),他也正面地預言神會施恩拯救(例如耶卅一、卅二)。要注意的是:當先知傳審判的信息,責備罪惡時,他也是根據神啟示摩西的律法,以這律法為公義的準則。在耶利米書中,先知責備猶大當局,指責他們,明顯是反映申命記的話(耶廿二1-5、七 5-7;參申十六11、14、廿四19-21)。也就是說,先知的信息與神以前給摩西的啟示是一致的;先知所傳悔改的信息,就是要人回歸聖經的獨一真神信仰和行為的準則。我們可以說,在神的子民中,祭司、智者、先知和君王,都是同一個整體內不同恩賜的人物,扮演著互補的角色。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先知與君王西底家的互動。有時,是耶利米得到神的啟示,主動向西底家王傳達信息(例如:耶卅四 2),但是西底家也會主動要求耶利米查詢(耶卅七16-17)。可是,行政的權力是在君王手中,君王有生殺之權(耶卅七18- 21),是否依照先知的話行事,是君王自己需要決定、負責的事(耶卅七2)。換句話說,在行政次序上,不是先知下令君王,君王下令臣僕,百姓照做;先知與君王各有獨特的職責,彼此之間是一種靈活的互動關係。
耶利米另一個代表性之處,是神也藉著異象啟示信息(耶一11-19、卅八22)——這種現象在以西結、撒迦利亞、但以理和啟示錄更是經常出現。在聖經中,神會藉異象啟示,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耶利米所看到的異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看到在歷史上會發生的事(耶卅八22);另一類是描繪性的圖像(耶十一至十九章)。描繪性的異象,若是沒有線索,就難以解讀。例如,耶利米看到的杏樹(耶一11-12),在希伯來語言是雙關語,同樣的三個字母(sh、q、d),可以讀為杏樹 (shaqed),也可以讀為留意(shoqed)。感謝神的是:聖經中這一類的異象都有進一步的解釋,我們後代的人也可以明白(參摩七7-9、亞一7-21、啟十七1-8等)。
在現實的世界中,除了耶利米以外,在上帝的殿中還有其他先知奉上帝的名說話,而且,這些先知在上帝的殿中對抗(耶廿八章)!他們傳的信息是什麼呢? 「這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耶七4),是其一;意思是:這是耶和華做王之地,絕對無人能侵害。「平安」(耶六13-14、十四13、廿三17、廿七9-10、14-15),是另一個經常出現的字眼。在廿八章,我們聽到的則是耶和華施展能力,折斷巴比倫王的軛(耶廿八2-4)。現代人在聖經中讀到這些信息,都會跟著聖經說這都是假先知的信息,但是,耶利米當代的人聽到這些信息的時候,他們卻以為真。因為,這些假先知也像真先知一樣做異夢(耶廿三16、25-40),而他們的話其實也都可以引用聖經做根據!這種假先知的現象,正是證實了耶利米的名言:「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十七9)可悲的是神的子民沒有分辨的能力,以假先知為真先知,結果坐牢而且差點喪命的是真先知。在聖經中,先知的命運經常是悲慘的。
■ 保羅引起的困難
主後第一世紀的教會有先知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參徒十一27-28、十三1、十五32、廿一 9-10、林前十二10、28、十三2、十四29-33、啟一1-3、十八 24等)。主耶穌自己更是最大的先知(參來一1-4、約一18、太十一27)。不過,這時期也有假先知的存在(帖後二2、約壹四1- 3、啟二20)、有人意的表現(參林前十四 29-32)。同時,出現了一些難以解讀的現象。根據使徒行傳,保羅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時,先知亞迦布曾預言他會被人逮捕(徒 廿一10-14)。當時聽到這預言的人卻有兩種全然不同的結論:保羅的同工和當地的信徒都認為保羅不應該繼續前行;但保羅卻堅持繼續他的行程。這兩極的反應,也使後世對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他是違反神的啟示;有人認為他仍然是行在神旨意之中。保羅的回答表示他向來的心志就是為主而死,不會因苦難和死亡而畏縮。這與保羅對基督徒人生的理解完全一致(參徒十四22、腓一20、三8-11)。主耶穌自己顯然也認同,因為祂在保羅被捕當天的晚上就向保羅顯現,安慰他,並保證他會完成主的託付(徒廿三11)。無論如何,由於亞迦布的預言並沒有指示當行的路,聽見預言的人自己必須做適當的回應。經文本身也明言:其他信徒雖然與保羅看法不同,仍然尊重保羅的決定。
亞迦布另一次的預言(徒十一 27-30),同樣只是指出會發生的事 。這一次,他預言當代會有大饑荒。這段經文本身沒有說明大饑荒為什麼會發生。若以路加至使徒行傳整卷書為線索,可以說這是末日災難前預兆的一部份(參路廿一11)。要緊的是,經文本身凸顯:安提阿教會為耶路撒冷的信徒捐款,表達他們主內一體的愛心(徒十一29-30;參加二10)。這是教會整體的回應。
在新約中,有時我們會看到,先知預言的內容引起後人的爭論。最好的例子就是保羅在羅馬書十一章的預言:「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5-26)。這句話目前起碼有三種不同的解讀:所有血統的猶太人必定得救;所有神預定的人,不拘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都必得救;許多血統的猶太人最後要得救。不過,根據保羅在羅馬書第九章的話,我們總不能說猶太人不信耶穌也能得救,也很難說所有血統的猶太人都會得救;而根據第十章的教導,我們更不能說:信徒不傳福音,猶太人也會得救。 反而是要說:因為神有這種啟示,信徒要更積極地向猶太人傳福音。要解讀個別的預言,必須以神全盤的啟示為根據。
■ 現代的含意
關心預言這個課題的讀者,相信會發現筆者這篇文章中並沒有處理所有相關的課題。我們只是提到但以理書和啟示錄,並沒有談到內容。以人物而言,我也沒有提到代表舊約先知的以利亞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先知耶穌基督。我們是針對著目前的現象而選擇範例,因為這些範例具有特殊的意義。
二十世紀以來,靈恩運動中對先知預言基本上有三種不同的重點。第一種是看重傳講悔改的信息;第二是提供個人的引領;第三是指出某一地區或全世界未來會發生的事。而如今有人否認現今的世代有先知,背後一個基本關懷,是怕承認有先知以後會威脅到聖經的權威,使人只聽預言而不讀聖經,甚至是違背聖經。
根據筆者所舉出的幾個範例,我們可以學到那些功課呢?
第一,先知預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指引信徒生活細節,也不是要教導信徒如何逃避凶險;而是根據聖經的啟示,指出聽眾不聽從神的話嚴重的結果,也是要他們活在上帝啟示的心意中。舊約的先知並不威脅摩西五經的權威,新約時代的先知也不應該否定聖經的權威,反而要以聖經為基礎。由於許多華人信徒,甚至是牧者,在聖經基礎上不夠扎實,特別是讀經缺乏屬靈的洞察力,因此有人假借上帝的權威要脅人,也有人因不懂分辨而盲從,或是陷入混亂,中了魔鬼的計謀。因此, 在這樣的時代,別忘了在聖經中扎根!
第二,先知是傳審判的信息,要犯罪的世人悔改,並傳揚救恩的信息,使神的百姓得安慰。當耶穌基督的教會傳講悔改的信息時,向來都是在扮演著先知的角色,是神在向世人說話。
第三,引言所舉現實生活的事例中,我們會發現大多數的預言都比較像撒母耳記上第九至第十章和使徒行傳中亞迦布的預言。可是,在撒母耳記上,撒母耳對掃羅的指示真正的目的是要他事奉神。使徒行傳廿一章亞迦布的現象,基本上也是要從一個更廣大的角度理解。在個人性的引領上,一個人如何回應先知預言,是個人的抉擇,其他的人要學習尊重,但個人必須向神負責。可是,話說回來,若是不明白自己生命的使命和神的原則,仍然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第四,從耶利米與西底家的互動,以及安提阿教會對亞迦布預言的回應,我們可以推論:關乎地區性的事,該地區的領袖要決定如何回應。可是,目前教會四分五裂,要一個地區的教會共同回應,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有了預言而引起爭論也就無可避免。但是,若是有人在某一個教會或特會中講預言,恐怕那教會或特會的領袖,特別是牧師和長老,難逃責任!
第五,目前爭論的核心問題是:神除了藉聖經向人說話以外,會不會有特別的啟示?這一點,恐怕我們不容易從聖經找到明文說神不會這樣做。但聖經倒是明文指出,世上有真假先知的現象,因此信徒千萬不要以為所有的先知信息,都是從神而來;盲目聼從的人,神必追究。「慎思明辨」是信徒的責任(林前十四29、參帖後二2、約壹四1)。
第六,先知信息的特質,是針對著現今的情況而預言將來,目的是要改變現在。本來,要知道先知信息的真假,最好就是看他們的預言是否發生。但是,預言沒有發生前,聽見的人怎能分辨呢?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他們所傳的信息。這信息的核心,必定是要人離開罪惡,並歸向神過聖潔的生活;公義與慈愛絕不可偏廢。正面地回應先知信息的人,也必定在生活上彰顯同樣的品質。反之,若是不願意離開罪惡歸向神,就會信從假先知,有虔誠的外貎而無敬畏神的實質,自欺欺人。
最後,若要談日常生活的指引,就不可忽略教師的教導和智者的建議。由於一般信徒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不少困難而痛苦的抉擇,教會可以考慮設立適當的機制,結合禱告、教導和各種專業輔導的功能,幫信徒解惑,能夠面對各種挑戰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