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伽乐博・维特 2021.09.05
图片提供/123RF
作爲西方的基督徒,我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世俗时代。然而,仅仅承认这一事实,并不能让你对你的朋友或家人离开教会、放弃基督信仰做好准备。
劳拉・特纳(Laura Turner)最近的文章〈十六岁的福音派〉(Sixteen and Evangelical)几乎精确总结了我的十六岁。她描述她的一群亲密的朋友,他们的关系是由福音派青年团契文化编织而成的,她们年少时期对主的热情无庸置疑。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热情与现实越来越不相容。
这是个常见的故事吗?爲什么这么多在教会里长大的孩子,年少时的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爲离教者,感到疲惫且愤世嫉俗?已经有很多人对这些「离教者」出走的原因做出诊断。在这篇文章中,我只想强调我注意到的一些特徵,这些特徵在已经离开教会的朋友当中相当普遍。
轻视教义
这个共同点涉及一个人对教会所持教义的了解和关系。我几乎所有对教义感兴趣的朋友至今仍是教会的忠心成员,但那些对教义不感兴趣的人已经远离了基督教,彷佛基督教是他们更大「灵性之旅」中的其中一站而已。
在那些离教者当中,「灵性之旅」这种说法非常普遍,这表明在他们(以及我们许多人)的教会经历中,什么具有优先性——正统的教义不如真实的灵性体验受人追捧。对他们来说,教义不切实际,社区生活才是真实的。神学是爲教会中的知识分子准备的,但普通成员只需要被爱就可以了。对年轻人来说,教义不如参加「圣洁大会」来得重要。简而言之,教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实用的、改善生活的地方,鼓励个人进行自己的「灵性之旅」。
这种对教义的低估和对个人灵性的高估,往往是那些前往离教悬崖边上的人迈出的第一步。他们开始把教会和教义仅仅看作是遥远年代和文化的产物,与个人的灵性体验毫不相干。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些教义帮助一些人表达他们的信仰(主要是过去的人);在最坏的情况下,它们是人爲的规则和操纵、压迫的工具。
这种心态的一个典型例子是19世纪新教自由派神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他说:
(基督教)不是一个「教义」被统一重复或任意歪曲的问题;它是一个生命的问题,一次又一次被重新点燃,至今仍燃烧着自己的火焰。我们还可以补充说,基督本人和使徒们都相信,在未来的时代,他们所建立的宗教会比在建立时拥有更好的目的和更深远的意义。
对哈纳克和其他觉得这种思路有吸引力的人来说,教义被比喻爲宗教的「外壳」,在它们变得过时以前就要及时丢弃。在这种观点里,宗教的目标不应该是承认一个特定的教义和对圣经的解释,因爲识别和争论这些东西总是会造成分裂。相反的,我们应该简单地找到宗教的「内核」,它的本质,以及它背后的精神。
让教义定义你的旅程
这种观点有一些相当吸引人的部分,因爲对教义细枝末节的争论的确会让人筋疲力尽。美国的福音派想要摆脱教会历史的一些包袱和对教义的研究,这能怪他们吗?注重教义的教会冷漠和不受欢迎,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名符其实,历史上许多注重教义的教会是奴隶制等社会罪恶的同谋。但是,是否要因为这样就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扔出去?
基督徒的生活不仅仅是正确认识关于基督的事,也不能少于这些。圣经明确指出,基督教不仅仅是相信正确的事情,也是对正确对象的信仰和跟随(罗马书10:5-13)。但要跟随他,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要效法谁的形像(罗马书8:29)。如果我们对我们正在朝向谁以及爲什么要这样做缺乏深刻而持久的了解,我们的「灵性之旅」将是没有方向的漫游。
如果没有教义的定义,没有教义的护栏,没有教会团体的问责,一个人的「灵性之旅」就很容易陷入主观的、适合个人的东西,重点不再是真理,而在于偏好(我喜欢的部分)和实用主义(对我有用)。只有把信仰建立在教义和教会的坚固支架上——而不是主观主义和实用主义摇摆不定的沙子上——基督徒才能经受得住艰难的问题和世俗主义的腐蚀之风,这些问题和腐蚀之风已经逐渐成爲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徵。
回到正统
「灵性之旅」这句话假定了一种个体性:我们不是在一个超然的故事中,而是在我们自己的故事中(作爲主角)。相比之下,圣经中上帝的子民并没有把自己仅仅看作是参与信仰团体的个人,他们的「灵性之旅」是从个人的故事出走——大规模的离开——而后处在神所救赎的群体之下。
如果教会不仅要留住成员,而且要以耶稣吩咐的一切对他们进行门徒训练(马太福音28:20),我们必须邀请教会成员走出他们个人的「灵性之旅」,进入合乎正统教义且激励人心的故事,在那里,上帝正在重新创造和圣化所有选民。我们必须在我们的教导、崇拜和门徒训练中表明,这个更宏大的故事如何比我们个人的次要情节更美丽、更引人注目。杰克・米多(Jake Meador)说得好:「任何对我们这个时刻的回应,如果是更多关注个人离教背道的故事,而不是对我们整个敬拜、教义和福音布道方法进行相当大的变革,那么将不足以满足今天的要求。」
如果仅仅仔细阅读并关注个人离教的故事,只问:「他们怎么了?」其实是把他们的故事与他们要离开的群体分隔开来。我们的策略不能是淡化我们的教义,或者将其转化爲文化可接受的东西,也不应该淡化宏大故事的重要性。相反的,我们的策略必须是重塑正统和教义的美学——不仅仅是作爲必须如此相信的概念,而是作爲必须如此生活的真理,从一个世纪到下一个世纪,由上帝创造的故事中的子民一起来完成。
译:DeepL;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
A Common Denominator in De-Conversions. 伽乐博・维特(Caleb Wait)毕业于威斯敏斯特神学院,现在是一位音频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