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庄信德 2004.03.28
本次纸上辩论会充分展现出陈水扁作为执政者为其政策辩护的思考向度,以及作为挑战者的连战从具体政见出发的思考向度。
总体而言,连战的细部论述较为周延,陈水扁则是展现相对恢宏的开阔视野。为区隔一般政论性的评析,本文分别从公投争议中的灵魂价值,经济成长中的存在迷思以及教改纷扰中的品格价值,等三个向度进行基督信仰的检视。
公投争议
针对公投问题,陈水扁尝试从民主与危机的两个思考点出发,对公投的意义与时效进行阐述,而连战则从法源的角度出发,对公投的时机与问题进行批判。
其实,公投所蕴涵的深层意义,远超过外在的两岸危机,甚或是内在的人为法源;而就两岸关系而言,陈水扁的公投论述没有完整呈现出台湾主体的合法理据,仅止于相对中共压力的抗议论证。就法源问题来看,连战的公投适法性争议,却难免落入「人为安息日而设」的封闭思考中。综观连战的在论述公投的格局显得狭隘,而陈水扁在阐述公投上有待细腻。
经济成长的存在价值
经济成长中的存在价值。呈现出两个思考的向度,陈水扁藉由公共建设的投资,从宏观的角度将饼做大;而连战则计画从修正税法入手,从微观的角度将料备齐。向度的两端并不冲突,却可见思考背后的价值基础。
在陈水扁开创性的经济建设思维中,我们固然看见国家领导人较为恢宏的视野,却在连战操作性的经济公义中,显出连战对经济基础的公平原则有着较为合宜的论述。
即便如此,两人都无法超越表面提问,对长期追求经济成长率而扭曲的台湾经济思维,进行深度的结构性论述。毕竟台湾以经济立国,价值却非仅经济,殊为可惜。
就教育纷扰中的品格价值而言,双方均意识到教改未竟之功的全民呼声,但是却没有勇气对家长面对教改问题时,其旧有的内在价值需要更新的盲点提出建言;此外,陈水扁对教改提出较为本质性的理念阐述,并且谦卑承认自己并非教育专家的做法,相当符合教育的精神。
然而,双方都需要从方法入手后,进入更为根本的品格领域,才是触及到台湾教育的核心问题。
期盼藉由论坛报精心设计的纸上辩论,培养选民有以充裕的时间节奏对于政见的两造,进行深度理性的检视与解读,但从此答问看来,两阵营均缺乏民众题问与关切的深度与热情。(作者为东南亚神学研究院博士生)
刊登于基督教论坛报 2004/2/19 纸上政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