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粮选集》 |
|
|
|
|
受难周灵修4月4日■看见耶稣✞他是恩典与真理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山上的教训》(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卡尔・布洛赫(Carl Heinrich Bloch),1890年。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律法是藉着摩西颁布的,恩典和真理却是藉着耶稣基督而来的。」(约翰福音一章17节,新译本)
在现代,我们听到耶稣的名字,会说他是基督教信仰的对象,成就的是赦罪的福音,是上帝的儿子。但是耶稣那个时代的人,会说他是一位相当特殊的教师,他的教训不同于当代的文士,他对律法、先知的解释有着不证自明的权威。
卡尔・布洛赫尝试描绘耶稣教导的场景,让那份威仪具象化,他的代表作《山上的教训》中,只见众人围绕着耶稣,全神贯注听着他的教导。他们神色各异、姿态有别,有的双手紧握祷告,有的双手抱胸若有所思。耶稣则泰然自若,端坐在巨岩之上,右手高举,讲述着天国的道理。以岩石为界,无形切割出一明一暗的画面,耶稣只有少部分阴影处与岩石交会,身躯多数在光明之中。画面正前方错落几个空位,彷佛在邀请观赏者就近聆听。这幅画生动地勾勒基督的超凡卓绝,有若无冕之王昂然睥睨,一如时人意识到耶稣的与众不同:「因为耶稣教导他们,像一个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经学家。」(马太福音七章29节)
耶稣此一场景的记述,不是马太福音独有。但相比于其他福音书较为零散的记载,只有马太指出这些言论是耶稣在山上的教训,故这整段圣经又以「登山宝训」为人所知。
在这座山上,耶稣首先向人们说明何为福。这个「八福」无疑与世界崇尚的名声、财富、长寿、健康、善终等大相迳庭,让人诧异何以贫穷是福?哀痛是福?人子甚至还说:「人若因我的缘故辱骂你们,迫害你们,并且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你们应该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他们也曾这样迫害。」(马太福音五章11-12节)
这样的福气,人们应该是敬谢不敏,却教基督徒明白了世途与天路的差异。这类有违世情的教导在圣经中其实俯拾即是,不管是耶稣时代的人们,抑或现代的我们,都需要靠着主说的话建立对主、对人、对事物的观点和价值。
一如千余年前,摩西在西奈山领受属天的律法,如今耶稣在这山上,向人们揭示天国的样貌。只是,耶稣不仅仅是另一个摩西,「律法是藉着摩西颁布的,恩典和真理却是藉着耶稣基督而来的。」(约翰福音一章17节)唯有道成肉身的人子完成了律法的要求,「律法的终极就是基督,使所有信的人都得着义。」(罗马书十章4节)这是相当大胆的宣告,足以叫热心律法的法利赛人和文士勃然大怒,指控耶稣僭妄亵渎。
耶稣成全了律法,不仅是因为他行出了律法的义,也是因为他正是律法预先见证的那位先知,「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中间,就是从你的众兄弟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来,像我一样;你们要听从他。」(申命记十八章15节)这位加利利人不愿人们对律法认知偏差,满足于枝微末节,他阐释律法的真义,不只约束外在的罪行,更切入人看不见的意念(马太福音五章21-30节),叫罪人在鉴察人心隐密处的审判者面前不要心存侥幸。他的教导,乃是连结智慧书叫人保守己心的劝戒,因为外在的行为是由心发出(箴言四章23节)。
耶稣这段山上的教训,与西乃山的律法遥遥相对,只是过去人们藉着摩西得闻律法,今时至高者的儿子却藉着自己表明真理。或许有人感到艰难而要哀叹:「谁能得救呢?」但事实上,八福正是要给予自感灵里贫穷、哀痛的人,这样的人认知到自己不温柔、不饥渴慕义、不怜恤人、不够清心,也怯于为义受逼迫,圣洁的律法不会降低标准,但当这样的人寻求基督成就的救赎,所谓的八福便在人心未曾想到的道路上悄然相迎,「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马太福音十九章26节)
●本专栏为个人来稿,也曾与【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文字事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