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吴国仪 2014.10.05
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
韩国电影《密阳》,申爱丧夫之后,带着幼小的儿子来到丈夫的家乡“密阳”的小地方生活。生活渐上轨道,申爱的儿子亦开始适应新学校生活。
怎料儿子突遭绑架及杀害,令她悲痛欲绝。之后她从信仰走出伤痛,一度过着喜乐的基督徒生活。她放下仇恨,并决意向狱中的杀子凶手表达,她按照上帝的意思宽恕他。
然而,凶手却既快乐又平安地说出感恩的话,因为他与她,都因他已信仰神而成为弟兄姊妹,并且,他已得到上帝的赦免。他每日都祈祷,甚至为李申爱祈祷。
你会想像到她的反应吗?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反应?喜乐?感恩?为他得救而欢欣?
然而,她怒不可遏……
她只感到天崩地裂,一下子崩溃了。
一滴滴锥心的淌血
当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孩子后,她受双重打击。宗教的上帝可以暂时缓解疼痛时,她以为上帝拯救了自己,却发现上帝出卖了她。
申爱心中,上帝已经不是上帝,她才是自己的上帝。没有人能够拯救另一个人,包括上帝,唯一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可是,申爱已经无法拯救自己,申爱充满的希望结束了,她再也无力面对创痛。
上帝为什么要宽恕这样的人?在他们之间的杀子之仇怨,怎么一下子就一笔勾消了?
「我还没有原谅他之前,上帝怎么可以原谅他?」她怨恨上帝,上帝的不过是欺骗和谎言。绝望的她决定向上帝宣战……………
一个开开心心的信仰
申爱在夫死子亡的无望、苦毒与迷失的深渊。直到偶然走入一间教会,在信徒与赞美诗中号啕大哭。
她从前认为信基督教是很可怜的,但在悲哭的宣泄后,她竟然欢喜地现在相信「每一缕阳光中,都有主的心意在。」从一开始不接受基督教,到接受了,以为自己已被救赎了,心间的痛已成过去了。
一天申爱诵背主祷文「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她很感动,满心欢喜地告诉教友,她已经原谅了杀子的凶手。她决意去监狱,要告诉凶手上帝的爱使自己原谅了他。
一个轻轻松松的宽恕
申爱儿子被杀后忽然信教,以为自己已走出阴霾,心情极轻松愉快。在主祷文中,她觉得宗教上的要求,她要顺从,要去宽恕凶手。
申爱的宽恕中没有判断,没有分办,她的信仰只有慈爱,没计算公义;她的救赎等如宽恕,也等如复和。
凶手没有主动提出宽恕,只表示自己得到救赎,得了上帝的宽恕。虽然凶手受到法律制裁,一句说话就可以得到宽恕救赎,人还可以做甚么?
凶手没有请求宽恕,他没有认错,也没有表示悔过,申爱无法接受,上帝怎能对那些不悔过、不要求宽恕的人给以无条件的、无偿的、无限的的宽恕?
一个轻轻忽忽的信条
Forgive and forget, healing the hurts we don't deserve,这是不讲责任的复和,但求自己好过的宽恕;真实有价值的宽恕不是单向的一厢情愿,而是双方都要真诚地面对伤痛,一步步地处理。宽恕不等于复和,不等于不追究责任,在真诚的悔过中挽回彼此的人性,双方关系在真诚对话,慈爱与公义中重建。
凶手每日祈祷读经,感觉如阳光照下来温暖,身心安逸。隔着玻璃墙,凶手平静地对,申爱说:「感谢上帝,他已赦免了我的罪,我也成了一个基督徒。」表示上帝已经赦免了他过往的罪,他得到了救赎。
圣经提倡的宽恕不是无条件的宽恕,上帝在旧约以及在新约中有两个饶恕我们的基本条件:悔改和信。
申爱僵住了,她冲出监狱,就在阳光下昏厥。
申爱惊惧显露了她对基督教信仰与信仰生活所存在的错误。
一趟怨怨愤愤之旅
申爱宽恕别人的先决条件是她的形势比对方强。来到一个不需她饶恕的凶手面前,她无法表现于强势下的宽恕,她整个人崩溃了。她一生的怨恨被更深地激发出来。她对生命质疑,不是「为什么我要遇上这些痛苦?」,而是「我还没有原谅他,上帝凭什么原谅他?」
杀子仇人后不需她的宽恕,反而整个人崩溃了,因为发现了仇人与她一样平等,她无法居高临下地宽恕。
来自虚假的饶恕而有的平安喜乐,本来就是自欺欺人,心底下仍是满怀苦毒与怨恨。她站在崇高与优越的道德高地,透过「去饶恕」而有的自我肯定,像泡沫一下子被戳破,由高地重重地挞下来。羞耻、绝望、令她无法接受,她怨恨上帝,她发觉她信的不过是欺骗和谎言。
含糊的信仰给申爱严重的伤口洒上了一把盐,申爱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来抗拒上帝,发泄对上帝的怨恨,她冲着上帝割腕自杀,她质问上帝:「看到了吧!看到了吧!」
申爱从怨恨苦难转向了痛恨信仰,申爱要报复上帝。她在教堂故意嘶叫,用「都是假的」的流行乐换去布道大会的赞美诗、她勾引牧师、憎恨那些为她祈祷的教会成员、向深夜仍聚集为她祷告的信徒家扔石头、直到割腕自杀,最后进了精神病院。
一个真真正正的宽恕
造成伤害的人很容易委过于人,将犯错或伤害合理化、减轻羞愧感和罪疚感、牵连他人分偿罪责、这不是悔悟。杀人犯面对受害者,其实没有悔改,他没有为自己犯下错误感到痛苦;他只因犯罪而悔恨,渴望免于良心的责备。没有真悔改的平安,不是真平安。要真诚地道歉,而不是认为被神赦免了而沾沾自喜。
《论道歉》(On Apology)一书的作者拉瑞尔(Aaron Lazare)讨论道歉这个主题。拉瑞尔认为道歉能疗伤,是因为它能恢复双方的自尊和自我价值。
道歉让双方确知彼此有同样的价值观;双方在彼此面前是安全的。道歉有疗伤果效,是需要真心诚意地说出一句为了自己做的事感到很抱歉。但不能取巧地将宽恕与近似的词语如道歉、遗憾、赦免、等词含糊焦点,敷衍了事。
受伤者则经常认为加害者是不可饶恕,但又要饶恕。没有反省的饶恕,也不是饶恕,而是优越感的傲慢。
圣经的一个比喻,一个人欠主人一千万两银子,主人免了他的债。因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下在牢中。饶恕是承认自己欠的一千万两被赦免,然后甘心地赦免别人所欠的十两。领受了上帝的恩典,因而放弃追究他人错失的权利,是靠着信心活在当下。这是饶恕!
基督教不是一种混淆是非黑白、善恶不分的宗教信仰,「公义」是基督教一个核心价值。耶稣的爱也不是无原则的溺爱。
结论:不要将基督信仰变成廉价的恩典
潘霍华认为恩典有两大类,「廉价的恩典」与「重价的恩典」。「廉价的恩典」就是在市场上所贩卖的恩典,有如廉价商场的货品一样。「廉价的恩典」就是将恩典作为是一种教义,一种原则,一种制度。「廉价恩典」是传扬不需悔改的赦免,不用认罪的圣餐,和不必本人亲身认罪的救恩。 「重价的恩典」是耶稣基督的呼召,它呼召我们来跟从耶稣基督。它是重价的,因为它使人付上生命为代价;它是恩典,因为它赐给人那唯一的真的生命。
轻忽地宣告宽恕没有忏悔并继续作恶者,可能因一时情绪冲激、教条主义或出于虚荣,这都非基督信仰的宽恕真义。圣经反复强调公义与慈爱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公义,片面的慈爱就变成潘霍华所说的「廉价的恩典」;于是宽恕就变成纵容,是在伤者伤口再洒一把塩,做成更深的伤害。
回想我们领受的福音,是藉着基督所成全的福音,要使人得着释放,是耶稣基督被钉十架、流血舍命、受了审判、进到坟墓、得胜掌死权的魔鬼、从死里复活。正如《以赛亚书》61:1-3说「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赐华冠于锡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尘,喜乐油代替悲哀,赞美衣代替忧伤之灵,使他们称为公义树,是耶和华所栽的,叫他得荣耀。」
神是爱与恕的神,也是公义的神,衪惩治了耶稣我们才有救赎,神的爱与恕体现于人间,我们也因着信,而承受了他的爱与恕。
宽恕是「要令生命有方向、有条理、有动力,除了毫不保留地服在基督管治之下外,别无他法。」 宽恕,不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个人要成长,要在基督裏成长生命得更新。人才不会再以苦难为人生的焦点,对伤口不再是自怜自艾,去尝试分担他人的苦难,视角扩展,生命得以丰盛更像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