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转寄

圣经、上帝、礼拜等用词的消失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图片提供/123RF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中,「看在上帝面上」被改成了「看在老天爷面上」。着名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所讲的那个小女孩在寒冷的除夕夜擦燃火柴,看见了已故的祖母,祖母说,「当星星落下时,灵魂与上帝同在」。但在新版语文教材中,被修改成小女孩的祖母说,「当一颗星星落下时,这个人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此外,在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从一艘失事的船上拿走了三本圣经,在新教材中则改为拿走了几本葡萄牙文书。

这种公然篡改名着,抹杀、歧视基督教信仰的行为引起一片哗然,尤其在基督徒当中,反对之声尤为强烈(笔者在想,「顾客就是上帝」这样的商业口号,是否也要改为「顾客就是老天爷」,或者「顾客就是佛祖」,才能与传统文化相适应?)。

其实,类似这样的情形并非首次,只不过这次一经报道和转发,引起的关注巨大。在以往,让与信仰相关的词汇从公众生活中消失,做的更加不动声色,也更加接近成功,以至于连基督徒都不知不觉随从。今天我们举一个例子。

几年前参加一个基督教研讨会时,听到一位在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的姐妹说到,官方曾下发规定,在编辑出版、广播电视中,要把礼拜日、礼拜一……,或者几个礼拜的说法,一律改为星期日(周日)、星期一(周一)……,或者几个星期(几周),不可让基督教信仰词汇出现。那位姐妹鼓励大家,作为基督徒,我们应该坚持用「礼拜」的讲法,不要随从影响。

听到这位姐妹的分享,我仔细一想,真的是这样!记得小时候,邻里亲朋交谈中说到日期时,大都用「礼拜几」的讲法。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外婆,一位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太太,一到礼拜天,她就会说「今天是礼拜啊!」,连「天」字都省略了。其实我的外婆并没有信主。现在每个主日清晨准备去教会敬拜服事时,我常常想起外婆的话:「今天是礼拜啊!」

可惜,如果我们注意观察、聆听,就会发现如今说「礼拜日」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即使是基督徒,也在用「星期日」,「周日」或「几周」的讲法。潜移默化当中,世俗力量已经成功地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语言习惯。

有人会说,「礼拜几」的讲法来源于基督教,所以不该采用。其实若是这样,七天一个礼拜的记日方式都应该彻底废除,因为这正是来源于圣经的。《创世记》头两章记载,神用六天创造了宇宙万物,第七天休息。从那以后,七天为一个循环,周而复始,从未间断。

古今中外各种历法层出不穷,但任何历法都是人发明的,都有起点,也都无法追溯到世界起源。唯有七天一个礼拜这种最原始的历法,能够一直往回循环上溯到神造万物的那头七天。是不是很奇妙?

更奇妙的是,今天世界各国各族各文化,历法不同,年号不同,新年不同,节期不同,甚至一年的长短都不尽相同(以耶稣诞生为元年的现代公历还未完全通用),但是,任何一天是礼拜几,大家都是一样的!全世界的人都共同以七天为一个礼拜,循环往复,这是对造物主最好的纪念,同时效法神六日创造之后休息一天,令人也得以在六天劳碌之后,休息一天(如今有了双休日也似寻常,但对靠手工辛苦劳作的古人而言,能够一个礼拜休息一天,意义重大)。

对于基督徒,七天一个礼拜则是提醒我们应把主复活的礼拜天守为圣日,每个礼拜来敬拜记念为救赎世人死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更进一步地,不仅礼拜日,从礼拜一到礼拜六每天也都有礼拜在其中,日日都应感谢神的眷顾。

反观星期的讲法,虽然仍是七天为一循环,与创世记载相同,却源自后来巴比伦以一周七天轮流祭祀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神的做法。巴比伦人认为这七个星神是轮流值日的,各主管一天,星期就是「星的日期」的意思。(注)

当然,使用什么样的词汇是各人的自由,世人一定要用星期几周几的讲法,我们绝对尊重也无从干涉。

在此只是强烈建议呼吁主内弟兄姐妹们,也敬请大家彼此转告,不要再潜移默化地受排斥基督教词汇的影响,理直气壮地恢复使用「礼拜几」、「几个礼拜」等说法,让信仰词汇不再从日常生活中被消失。更让我们藉此彼此提醒,礼拜天分别为圣来敬拜主,每一天都要敬拜主,因为每一天都是神的创造、神的恩典!

◎原标题为〈除了『圣经』、『上帝』,还有哪个词快被消失了?〉

本专栏与《举目杂志》、《海外校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