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小小 2004.07.25
电影:蜘蛛人2
导演:山姆雷米
编剧:大卫柯普
演员:托比麦奎尔、威廉狄佛、克莉斯汀邓丝特
《蜘蛛人》原是1964(民国五十三年)出版的一部畅销漫画。其独特切入点在于,蜘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客,但其貌丑陋,看了大都感觉恶心恐怖,欲予以除之。但事实上蜘蛛却是人类的益友,它们会除去一些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如蚊子、蟑螂。把蜘蛛与人结合,成功地塑造出崭新的科幻英雄人物,或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行走、或从手腕放射出蜘蛛网、并有蜘蛛的本能,知道危险将至,真是一种有趣、有深度、又能反映现实生活面的组合。以致于在当时蛊或全球青少年小孩子的心,估计其拥有数以亿计的读者。
但过去因为电影制作手法尚嫌不足,因此《蜘蛛人》从来没被成功地拍成电影。五十多年后,电影制作技术引入电脑动画科技,终于《蜘蛛人》有了不错看的电影版。观众不难看出《蜘蛛人2》比起《蜘蛛人1》,因着技术进步,而有更炫的视觉特效。
至于内容,电影版本的《蜘蛛人》亦不同于其他传统英雄人物剧。它一改过去英雄超然独立于尘世之上的形象,刻意强调出英雄柴米油盐的真实生活面。好比,蜘蛛人得努力去赚钱,忍受老板的责备,因为要缴纳房租;蜘蛛人也是学生身份,所以得上学去;蜘蛛人无法孤单一人,他有友情、爱情的人际关系互动的需要;甚至蜘蛛人也会有遇上倒楣事的时候。许多看过本片、觉得赞、深受感动的观众,都是因为电影所塑造出的《蜘蛛人》能力虽超强无比,但同时又再平凡不过。
对于时下青少年而言,虚拟又真实就是他们生活的反映。他们在网路中的线上游戏或是电动玩具的虚拟世界里,他们是个坐拥千金、呼朋引伴、能力超强无比的人物,但是在现实世界他们却可能是个考试成绩低落、人缘不佳、外表平凡、常遭遇倒楣事的莘莘学子。电影版《蜘蛛人》男主角的生活经验,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着奇妙的共通处,于是他们不得不爱上《蜘蛛人》。
对于一些成年人而言,电影版《蜘蛛人》也演出他们的人生。蜘蛛人每天半夜都忙着打击犯罪,成功地扮演着受众人欢呼的英雄角色,但是忙碌的代价是,白天没精神听课,成了老师眼中的懒惰学生,也没时间关心自己所爱的女人,以致于女朋友转而要嫁给他人。就像电影的标语:「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英雄本质,他给我们力量,让我们伟大。但英雄必须放弃最珍爱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成功的男女,就是这样走过来。他们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他们牺牲玩乐的时间,牺牲健康,为要换取成功,为要成为人眼中的英雄。但是当他们获得掌声的同时,又会怀疑自己拥有这般的地位,就像蜘蛛人怀疑自己拥有超能力,究竟是好?还是坏?要同时扮演伟大人物,又要同时兼顾生活中其他角色扮演,其实非常困难。电影版《蜘蛛人》演出英雄人物的限制,演出事业成功男女所承受所负担的压力,那种心力交瘁的共同感觉。电影另一句标语:「不管我多努力,每次都是我挚爱的人付出代价。我要属于我的人生。但世上有比个人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真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矛盾性。
全力追求事业工作上的卓越,牺牲其他,台湾人可谓是全世界的代表。台湾人平均一年工作时数2282小时,排名全球第一,下班之后的生活,乏善可陈。台湾人不工作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是。而西方国家透过基督信仰思考,看见人就是人。即使是蜘蛛人,即使是才华出众的人,都有身为人、身为受造物的限制。他们针对这个工作过度现象,开始进行反省。他们觉醒「不应为工作而生活,生活的本身就是目的」。他们学习回到上帝里面,享受安息。
如圣经所说:「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传道书第三章)解决电影《蜘蛛人》的生命提问,就是回归这个简单的道理。上班有时,下班有时,读书有时,玩乐有时,工作有时,休息有时……。回到造物主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个体,不把自己当万能的上帝、尼采笔下的超人过生活,才能获得真正自在和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