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作家》

| | | | 转寄

阿丹习艺记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现代的孩子似乎个个身怀绝技:静可琴、棋;动可踢(球)、打(拳)。

扪心自问,自己絶不是为了怕小孩输在起跑线上,也不是为了赶时髦、与人比较,才让孩子习艺。一切,只是为了「万一」:万一,这些学习过程眞能培养孩子的毅力、耐心、定力呢?万一,这些真能建立孩子的自尊、自信呢?因着这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也搭上这班现代父母的列车。

家中三个孩子,老大老二是学什么像什么,一点即通,领悟力比老爹老妈高多了,这让我以为:所有的小孩都是这样!等到老三阿丹正式习艺,我才深深体会:人类真是「生而不平等」也!

阿丹学过的玩意儿不少,游泳、棒球、篮球、空手道、喇叭、钢琴、西洋棋、中文…。但他习艺的过程,只能以千辛万苦来形容。(我是说我这老妈,在一旁看得千辛万苦也!)

多年啦啦队队长当下来,我总也瞧出了一些苗头,体会到技艺之外的学问。

就先说游泳吧。

阿丹原本不怕水,小时候常喜欢潜在水下对我们扮怪脸、或挥手。五岁开始参加社区游泳队,队里并不要求这年纪的孩子会游泳才能加入,我们以为是好事,哪料却是恶梦的开始。

阿丹当时正值最最淘气、好奇的年龄,能同时注意身边发生的许多「琐碎事」,却顾不上我们要他注意的「重要事」。要教阿丹这种「过动小子」,没有两把刷子是不成的:如何将指令简化?如何耐着性子多赏些鼓励?如何不被急于看见成果的压力所主导?这可难为了那些青少年教练。

他的心猿意马、「有听没有到」,让他一开始就把教练教的呼吸法搞错了。在喝了水、自觉快要淹死之后,就完全不敢到水深的地方,也不愿意再参加任何比赛。老实说,社区间比赛,六岁以下的孩子,常常是由教练扛着、揣着游完全程,哪有什么压力可言?他却可以在起跳前、哨音一鸣、掉头就走!

整整两个暑假,成天就哄着阿丹往水深处游,哄着他参加比赛,这让我身心备受煎熬。当时我在他身上只看到:这孩子怎么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青少年教练们的沮丧、其他家长的眼光,也深深影响我。这场拉锯战,让我忽略了阿丹四岁多就会认字读书的事实;这场拉锯战,也使我忽略了阿丹会骑脚踏车的事实。我「看不见」每个人的学习步调,本来就有不同!

有天我在读《耶利米哀歌》第三章时,忽然体会:我正让阿丹取代了神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每天活在他「当下」的起起落落,难怪会陷入「茵蔯和苦胆的困苦窘迫」。

那之后,我就释然了,不再在乎他不到水深的地方去,也不再勉强他参加比赛。阿丹八岁时,我也松手,允许他退出游泳队。

两年后,阿丹告诉我,他想试试再加入泳队。十岁那年暑假,他学会了四种泳式,也不再视比赛为畏途。我看见阿丹「不做没把握事」的特色。

去年市泳大赛,阿丹拿了十二岁种籽B队的自由式季军,以及蝶式第八名。

回首过去八年,恶梦早已过去,阿丹完全不记得自己曾经怕水深、惧比赛的情形,提醒他时,他只觉得好笑。

另外再说说阿丹习弈的经过。

三年前暑假,阿丹在社区大学学西洋棋,当时几乎是每下必败,偶尔在家和老爹对弈,就看他随心所欲、乱下一通。

第二年暑假,他说还想上棋课。好啊,难得自己主动想学,就学吧!结果一个暑假下来,仍是鸦鸦乌、不得要领的乱下。

第三年,他又要求再上。老师没变、课程相同,这钱值得花吗?我开始犹豫,但瞧他那么想上,我就声明:最后一年罗!

这年终于开窍,每天下课后就要和老爹老姊挑战,不但会布局,还开始拿着各家棋谱研究。很快的,老姊赢不了他,老爹则勉强扯成平手,甚至投降认输。

阿丹习艺的过程,让我想到哈洛伟尔医生(Edward Hallowell)写的《分心也有好成绩》(Delivered from Distraction)。书中他提到,一个人真正的快乐,建立在这人内在的特质上,这些特质包括了:乐观、有与别人自在交往的能力、拥有「我能够做」也「愿意去做」的态度…。

究竟什么样的生活经验,最能激发出这些内在特质呢?哈洛伟尔从他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发展出一套「五步骤计划」(Five-step plan),这计划不但能够激出这些特质,也能够增强一个人的特长与潜能。

这五个步骤是:有所属(Connect)→自在的玩(Play)→反覆练习(Practice)→精通(Mastery)→被人肯定(Recognition)

五步骤好似一个圆圈,可以周而复始、循环不止,每一步自然就引向下一步,一旦开始,终其一生都可以继续下去。

这套理论大概是这样的:

1.有所属:这是圆圈的起头,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所属的对象可能是神、是父母、老师、朋友、艺术音乐…等。你在其中,感到受欢迎、被需要、被公平对待、感受到爱,建立起喜乐、信心、自尊…。

2.自在的「玩」:当你觉得有所属,自然就会安心的走下第二步,在玩中,发掘出你的才能与特长。玩,包括任何形式的活动,你在其中,脑子好像被点燃,想像力得以发挥。

3.一旦找到能够全然玩在其中的活动,你就想一玩再玩,这就进入第三步:反覆练习。不须别人要求,你自己就心甘情愿的去做。持续一生的习惯、训练,往往是这样造成的。

4.反覆练习之后,就进入了第四步:精通、熟练。这并不是说你就一定最好,而是指你会进步,比以前更好。有进步,实在就是建立自尊、自信与动机的秘诀。

5.当你精通某些事情时,别人就会注意到你,肯定你所做的、你的价值,这就进入第五步:被人肯定。得到肯定,是激发孩子行出正面行为的动力。

这五个步骤,很自然就能产生出:安全感、热忱、谨慎自守、自信、自尊、动机、合于道德的行为…。

阿丹的习艺正是如此。神、爸爸、妈妈、姊姊、老师、朋友…是让他有所归属的对象;当他主动想学,且乐在其中浑然忘我时,就会自动自发的想要一练再练;熟练之后带出的成果,让他被所归属的对象友善的肯定、接纳;这又让他继续乐在其中,在圆圈中循环进步,也在快乐中,激起「我能够做」也「愿意去做」的态度。

要他学的,若不是出于自己情愿,而是我或其他人的勉强,那可有得瞧了,事倍功半不说,亲子之间冲突频频,责骂、气恼、自尊心受损…,原本可以快快乐乐的学习,弄得乌烟瘴气,得不偿失。

多年下来,阿丹一直持续主动学习的,只有游泳、下棋、空手道。棒球、喇叭已告中断,篮球、钢琴、中文则勉为其难、缓慢进行中。

当然父母不可能凡事都顺着孩子,许多有价值、一生受用的学习,孩子未必主动想学,父母如何诱导?如何让他敞开心胸、引发学习的动机?都是不容易的挑战。

阿丹习艺的过程中,我也得时时留意:他究竟是发懒?还是真的不感兴趣?

另外,我也必须常常提醒自己:他目前学的,是为了满足我们父母的虚荣心,还是为了他的好处?若换成神的眼光来看,他现在所学、所走的路,对他的一生真有帮助吗?

阿丹曾经郑重其事的告诉我:「只有神是完美的。」这句话让我看见,他并没有被完美主义所困。

习艺可以是非常愉快的经验,我们父母要学的是如何放手、放宽心,常常鼓励称赞孩子,让孩子在自发、自在中,发挥特长。但愿每家的孩子习艺时,都能够浑然忘我、乐在其中,终其一生做个真正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