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 |
|
|
|
|
第八課 約翰貳書、約翰參書、猶大書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本課目的: 探討約翰貳書、約翰參書和猶大書的寫作背景與信息。 ▲具體目標:上完本課以後,學生應該能夠: 1. 說出約翰貳書、約翰參書和猶大書的主要信息。 2. 說出辨別異端的原則,至少一個。 ▲本課金句:約翰參書 4 節 新標點和合本: 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 現代中文譯本: 沒有別的事比聽到我的孩子們都生活在真理中更能使我快樂的了。 台語白話字: Goa thia-ki goa e kia-ji ti chin-li teh kia, goa e hoa-hi bo khah toa ti chit e. 台語漢字: 我聽見我的子兒佇真理 行,我的歡喜無卡大佇此個。 ▲本課大綱:一、約翰貳書、參書的寫作背景 二、約翰貳書:真理與愛 三、約翰參書:接待巡迴傳教師 四、猶大書:駁斥假教師 五、認識異端 附錄:課堂上的討論範例 ▲相關經文:約翰貳書、約翰參書和猶大書,每卷各一章。 ▲討論與分享:
▲課程內容 一、約翰貳書、參書的寫作背景 約翰貳書和參書內容很短,只有一章,分別寫在一張 10 x 8 吋的蒲草紙上就夠了。由於署名與結尾有許多相似之處,一般咸信此兩卷書出於同一位作者,名叫約翰,在公元第一世紀末、第二世紀初寫成。這約翰是否就是耶穌十二門徒中的一位,學者們有不同看法。早期教父愛任紐(Irenaeus, 140-203 A.D.)曾說,約翰貳書是使徒約翰所作;俄利根(Origen, 185- 254 A.D.)則說,約翰貳、參書可能皆為約翰所作。滕慕理認為,如果根據一卷書的措詞與風格可以推斷作者是誰的話,那麼,約翰壹書、貳書和參書的作者應該和約翰福音的作者一樣,都是使徒約翰(註 1)。有人以為約翰貳、參書中作者既然自稱為長老,就不可能是使徒約翰;陳終道卻認為使徒後來自稱為長老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彼得亦自稱為長老(彼前 5:1),因此,約翰貳、參書的作者應為使徒約翰(註 2)。 約翰是一個很普通的名字,早期教父帕皮亞 (Papias, 70-146 A.D.) 的書中曾分別提到「門徒約翰」與「長老約翰」,因此,巴克萊認為,寫約翰貳書和參書的是長老約翰(註 3)。這裡的長老,或可譯為「長者」,他的年紀相當大,可以說是唯一與耶穌和他的門徒有直接關聯而還活著的人。他在以弗所教會和鄰近地區有相當的權威,頗受敬重。當他看到教會面臨一些危機時,就以極誠懇的語氣來提醒他們、勸勉他們。 約翰貳書、參書所反映的正是第一世紀末、第二世紀初,初期教會的光景。根據巴克萊的分析,當時在教會事奉的有三類人:(1) 使徒或使徒的門徒:這一類人的權威毫無疑問地被眾教會所接受,他們的工作範圍並不限於某個教會,而往往及於整個地區。(2) 巡迴傳教師:這是一些先知或教師,他們隨著聖靈感動,到各處傳講主道。由於他們捨棄舒適、安定的生活,甘願作上帝的使者,所以在教會中也特別受到敬重。(3) 在地的長老:他們通常定居於某處,是地區教會重要的同工。保羅和巴拿巴在宣教旅程中就曾經設立長老(徒 14:23)。在第一世紀的末期,第一類的人已經漸漸逝去,第二類人則產生一些問題。憑愛心接待客旅,本來是信徒應盡的本份,更何況是接待傳道者?因此,信徒多半樂意接待傳道者;但由於這些巡迴傳教師到每個教會都受到信徒熱烈的招待,難免有些人會濫用這樣的權柄。當時的著作「十二使徒遺訓」一書針對這現象有極嚴格的規定:巡迴傳教師所傳講的必須與信徒先前所領受的相符合;如有偏離,就不要接受。如有先知教導真理,自己卻不遵行,他就是假先知。他如果住一天,很好,住兩天,還可以,住三天,他就是假先知,信徒可以不用接待他。為傳道人送行,給他預備食物夠吃到下一站即可,如果他要求金錢,他就是假先知(註 4)。 二、約翰貳書:真理與愛 約翰貳書是由一位長老寫給「蒙揀選的夫人」的一封信 (註 5)。「蒙揀選的夫人」希臘原文是eklekth kuria,英文 NRSV 聖經翻譯成 the elect lady。由於kuria這個字是對女性的尊稱,所以翻成 lady 或「夫人」。但kuria也可以是一個女人的名字,因此有人主張,約翰貳書是是一封私人信函,寫給一個名叫kuria的姊妹,勸她不要隨便接待假使徒或假教師(註 6)。 但是,把約翰貳書的收信者視為一個個人,有實際上的困難。收信者似乎有許多兒女,遠比一個女人所能生的為多(參看第 4 節)。而在這封書信裡,「蒙揀選的夫人」在原文中有時用單數(4,5,13 節),有時用複數(6,8,10,12 節),不可能指一個人。因此巴克萊認為,約翰貳書的收信者最有可能是指教會,像彼得前書 5:13 的用法一樣:「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這一節原文並無「教會」兩個字,只說是「同蒙揀選的」。它採用陰性,事實上就是在指巴比倫的教會(註 7)。由於教會是基督的新婦,因此,「蒙揀選的夫人」指教會最合適不過。如此,約翰貳書的收信者就是小亞細亞一帶的教會。 約翰貳書和約翰壹書第二章的內容非常相像,都提到要遵行真理,要彼此相愛,也提到敵基督者,就是不承認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間者。 真理與愛是並存的,有真理在心中的人,他一定也會遵照上帝的命令彼此相愛。長老約翰寫信給他所關心、所愛的教會,當他聽到教會中有人按真理行,他就大大地歡喜(約貳 4)。但他更進一步地提醒他們,不要忘了起初所領受的教訓,就是彼此相愛。 不過,愛心並不是盲目的。長老約翰提到有人不承認耶穌基督成了肉身來到世間,這是敵基督者,是迷惑人的,要特別小心。另外,還有人「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約貳 9 節),意思就是任意前進,在福音真道上加上許多自己的教訓;現代中文譯本譯成「有人不持守基督的教訓,反而偏離了」。這樣的人「眼中沒有上帝」,作者勸信徒不要接待這樣的人,連問安都不可,免得在他的惡行上有份。雖然作者前面才剛教導信徒要彼此相愛,但這並非意味所有的傳道者信徒都要接待;總要分辨他所傳的是否合乎主的教訓。 三、約翰參書:接待巡迴傳教師 約翰貳書提醒受信者,不要接待假先知和教師;約翰參書卻要受信者,要接待真正為主作工的巡迴傳教師。 約翰參書是長老約翰寫給該猶的一封信。新約中還有其他三處提到該猶:(1) 馬其頓人該猶,在以弗所暴亂時和保羅同在一處(徒 19:29)。(2) 特庇的該猶,是該教會的代表,和保羅一起把捐款送到耶路撒冷(徒 20:4)。(3) 哥林多的該猶,他是保羅親自施洗的少數人中之一(林前 1:14),保羅在哥林多寫羅馬書時就是住在他家(羅16:23)。該猶是當時很普遍的名字,究竟約翰參書的收信者該猶,是上面三個中之一,或是另外的一位,我們無從得知。但從約翰參書中,我們知道他是一個有愛心,願意服事主、服事人的信徒。 約翰參書中除了收信者該猶之外,還提到兩個人:好為首的丟特腓,還有底米丟。丟特腓有可能代表在地的教會領袖。長老約翰在書信裡責備他,說他「不接待我們」(約參 9),「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願意接待,他也禁止,並且將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約參 10) 約翰參書 9 節那一句,不同譯本翻譯如下: 新標點和合本:「好為首的丟特腓不接待我們。」 現代中文譯本:「想作領袖的狄特腓不理會我所說的話。」 英文 NRSV: but Diotrephes, who likes to put himself first, does not acknowledge our authority. 英文 NIV: but Diotrephes, who loves to be first, will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us. 乍看之下,好像丟特腓不接待作者,作者就斥責他。巴克萊卻指出,我們應該從教會管理與領導這個角度來看這件事。丟特腓代表的是本地教會領袖,他可能給該猶帶來一些困擾,該猶要接待本地教會以外的權威,像代表使徒權威的長老約翰,或是忠心的巡迴傳教師,但為丟特腓所禁止。長老約翰寫這封信來指出丟特腓的不是,並鼓勵該猶,要接待那為主名出外工作的人,因為這樣做就是「一同為真理作工」(約參 7-8)。底米丟代表的可能是這些忠心的巡迴傳教師,作者推薦他,要該猶接待他。 在初期教會剛設立時,各方面尚未上軌道,代表使徒權威以及巡迴傳教師可能給教會很多幫助。但隨時間的進展,使徒逐漸過去,巡迴傳教師又不能長住,本地教會領袖就要慢慢地擔起教會更多的責任。約翰參書所呈現的就是這個過渡時期教會的光景。 你有接待巡迴傳教師或旅行佈道家的經驗嗎?請分享你的心得。如何才能與他們一同為真理作工? 在接待巡迴傳教師或旅行佈道家之前,你是否會先分辨他所傳講的信息是否合乎真道?如何分辨? 你曾經憑愛心接待過客旅或需要幫助的人?如何做才能真正幫助對方而又不會讓別人濫用了你的愛心? 約翰參書第二節經常被人引用:「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這是一個禱告。不過許多引用此段經文的人認為,這是上帝對基督徒的一個應許,基督徒一定會凡事興盛、身體健壯。這種看法發展下去,就成為「成功神學」的基礎,視成功、興盛為上帝的祝福,是基督徒應當追求的目標。對於此等論點,我們需要小心分辨。的確,上帝會祝福祂的兒女們,願意賞賜給他們各樣的恩典。但是有時上帝也讓信徒受苦,為了試煉、管教、或一些人所難以理解的原因。上帝行事有祂的主權,也有祂的奧祕所在,我們可以禱告、尋求,但不能越過上帝的旨意。我們應該學習耶穌完全順服的榜樣:「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 26:39) 也相信「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 8:28) 四、猶大書:駁斥假教師 1. 作者:在本書中,作者自稱「耶穌基督僕人,雅各的兄弟猶大」(猶 1),在新約聖經中,稱為猶大的有五個人: (1) 加略人猶大:就是賣耶穌的門徒。 (2) 耶穌的另一個門徒猶大:雅各的兒子或兄弟(路 6:16),又稱為達太(太 10:3)。 (3) 大馬色的猶大:保羅剛悔改時,就是住在他家(徒 9:11)。 (4) 稱呼巴撒巴的猶大:他是一位先知,和西拉同被耶路撒冷教會揀選,派往安提阿教會傳遞信息(徒 15:22,27,32)。 (5) 耶穌的兄弟猶大(太 13:55, 可 6:3)。 一般相信本書為耶穌的兄弟猶大所寫,他自稱是雅各的兄弟,由於雅各在當時已經成為教會的領袖,猶大以此自薦,頗可以理解(註 8)。 2. 收信者:信中提到是「那被召、在父上帝裏蒙愛,為耶穌基督保守的人」,最有可能是寫給猶太散居各地的基督徒。 3. 寫作時間:猶大書中有許多地方指責諾斯底思想的異端,有可能它是第一世末的作品。由於猶大書 17, 18 節提到要紀念主耶穌之使徒從前所說的話,似乎表示當時使徒已不在人間,而 3 節又說,「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巴克萊認為它是公元 80-90 年寫成的(註 9)。陳終道認為更早,約在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被毀之前(註 10)。但包克赫姆(R.J. Bauckham)認為,17, 18 節提到使徒是因為作者自己並非教會的創立者,不需要假設使徒已不在人間,何況 18 節說,「他們曾對你們說過」,可見收信者是第一代的信徒,本書應該很早就寫成,約為公元 50 年代的作品(註 11)。 4. 寫作目的:本書係為了駁斥假教師所帶來的教導而寫的,這些人的錯誤有二:(1) 將上帝的恩典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2) 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主耶穌基督(猶4)。 巴克萊指出,這可能是針對兩種異端而提出的警告: (1) 有人以為基督徒靠著恩典與信心就可以不受道德律法的約束。這等人主張律法是死的,無關緊要,恩典才是最重要,因為靠著恩典一切的罪都能得到赦免。罪在那裡顯多,恩典就多。他們又認為身體沒什麼,最重要的是內心;一個人只要以內心愛上帝,身體要怎麼行都可以。這樣的人放縱情慾,卻以上帝的恩典為藉口,罪不可赦(猶 4, 7)。 (2) 諾斯底主義的思想型態。他們主張靈魂是善的,物質是邪惡的;靈性的、良善的上帝不可能創造出邪惡的物質。因此,上帝發出一系列的愛安(aeons),或稱分神體,作為神人中間的媒介。越後面的愛安離上帝愈遠,一直到這一系列長環的末後,已經遠離上帝了,而這最後一個愛安才可以接觸物質。就是這一位遠離上帝的、最後一個愛安創造了世界,他是次等的神,與原來的上帝敵對。他們又認為真神就是新約的上帝,而那次等的,與真神敵對的就是舊約的上帝,耶穌只是這一系列愛安當中的一個。如此不承認主耶穌基督為神的想法,猶大對此提出強烈的指責。 5. 結構分析: 本書雖然是一封信,但更像勸勉式的講道篇。包克赫姆對本書的分析相當精彩,他認為猶大書的主要勸勉在 20-23 節。5-19 節雖然篇幅稍長,卻不是本書主要信息所在,而只是作為 20-23 節主要勸勉的背景;它就像猶太人在解經一樣,先提出經文,再加上作者自己的評論: 1-2 節:書信的開頭語 3-4 節:說明為什麼要寫這封信 5-19 節:一共四次引經典,每次引用之後作者都以「這些人如何如何」來闡釋 5-7 節:引用出埃及不信的百姓(民 13:25-14:29)、不守本位的天使(創 6:2)、所多瑪和蛾摩拉(創 19:1-29)等三例 11 節:引用該隱(創 4:3-8)、巴蘭(民 31:16)、可拉(民 16 :1-40)的錯誤等三例 14-15 節:引用以諾的豫言 17-18 節:引用使徒的預言 在 8-10 節有進一步的說明,而第 9 節又一次引用典故,這一次是從「摩西被提記」引出來的。 20-23節:主要勸勉 24-25節:以稱頌作總結 6. 主要信息:本書最主要是勸收信者,不要受到那些假教師的迷惑,以為可以放縱情慾;「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裏禱告,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 20-21) 作者對這些假教師的譴責相當嚴厲,說他們是礁石,是謀利的牧人,是沒有雨的雲彩,是沒有果子的樹,是海裡的狂浪,是流蕩的星(猶 12-13),他們自誇,又諂媚人(猶 16)。可能當時情況很糟糕,作者必須立刻提出緊迫的、嚴正的警告。 7. 成為正典:猶大書在第二世紀的穆拉多利正典目錄(Muratorian Canon, 170-190A.D.) 中已經出現,相對照,希伯來書和彼得前書在當時都還未被列入此正典目錄,猶大書能被列入,足見其地位頗受肯定。第二世紀亞歷山大的革利免、第三世紀的俄利根都曾提到這卷書,但第四世紀的優西比烏以本書為爭議中的書卷,最主要是因為它引用一些偽經的資料,第 9 節取自「摩西被提記」,第 14-15 節取自「以諾壹書」,這都是猶太啟示文學的作品,未被列入正典(註 12)。 五、認識異端 彼得後書、約翰壹、貳、參書和猶大書,這五卷書多少均反映出當時的教會已經受到異端思想的侵襲。其實,異端在教會歷史中,各個時代都有,現代的教會也不例外。我們有必要認識異端,並知道如何對待傳異端或持異端思想的人。 異端和教派不同。在正統基督教裡有許多教派,這是因為強調聖經某部份的教義,或為了推動某些特殊事工而產生的。各教派間雖然對聖經的解釋或強調點不一樣,但大體上還能彼此接納、彼此尊重,溝通上也沒有太大困難。這是因為他們同樣根據聖經真理,其差異僅屬於核心教義以外之邊緣細節,並非教義上最重要的部份。一般說來,基督信仰核心的教義有以下幾點: (1) 相信三位一體的上帝。 (2) 承認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間。 (3) 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 (4) 人是因信稱義,不是因行為稱義。 (5) 唯獨聖經是信仰的依據。 脫離這些主張其中的一點或數點,而仍然宣稱屬於基督教的團體,就是異端。異端通常有以下幾點特性: (1) 他們擁有聖經以外的權威。 (2) 拒絕因信稱義。 (3) 他們不承認耶穌基督的神人二性。 (4) 認為他們是唯一能得救的團體。 (5) 正統基督教都說他們不是基督教,但他們卻說自己是基督教。 以摩門教(耶穌末世聖徒會)、基督教科學會、耶和華見證人會為例:
此外還有統一教(世界基督教統一神靈協會),由韓國人文鮮明所創立。他根據原理講論,認為耶穌是第二亞當,只完成靈的救贖,信徒要相信第三亞當,也就是文鮮明,才能得救。統一教的活動經常採用許多不同的名稱,像世界和平促進會等等,讓接觸人難以分辨。 接觸過異端嗎?如何看待異端?如何對待有異端思想的人? 如果有人敲門要來與你查考聖經,而事實上是宣揚他們異端思想,當如何對待? 附錄:課堂上的討論範例 請分享大家與異端接觸的經驗: 甲:「聚會所」是異端嗎? 乙:我在念書時曾經被會所的人拉去受洗,後來因為常被強邀參加聚會,壓力太大,就落荒而逃。 丙:我有這樣的一個經驗,當我還住在美國的時候,鄰居是會所的,他們聚會時非常大聲,引起其他鄰居之不滿。 丁:說起來,聚會所應該不是異端,因為他們也是根據聖經。不過他們聚會的形式比較特別,讓別人受不了。 戊:在年輕的時候,我曾經單槍匹馬地進入摩門教會去跟他們討論真理與謬誤,現在回想起來,似乎沒有這個必要,因為他們並不會因為我跟他們的這一席談而有什麼改變。 丁:摩門教的人經常兩個兩個騎腳踏車出去傳福音,他們做逐家佈道。如果遇見有這樣的人來敲門,我會擋在門口,不會讓他們進來。 丁:統一教比較麻煩的是,他們都不說自己是統一教。有一次,我的朋友遇見有人請她去看錄影帶,是有關世界創造之初的故事,搞了老半天才知道原來他們是統一教。 甲:我老早就知道他們是統一教,所以沒有去。我在雜誌上看到有文章報導其教主文鮮明家族的問題。 乙:我對統一教的印象是,他們常常舉行大型的婚禮,由教主為他們祝福。 丙:他們的名堂真多,實在難以應付。 己:遇到有人敲門要來傳福音,我也不會開門,不過我會告訴他們說,我已經是基督徒了,請你去跟還沒有信主人傳福音。 ▲附註:
▲背金句:約翰參書 4 節 ▲作業:
| ||||||||||||||||||||
歡迎參觀 梁望惠 的個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