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生活》 |
|
|
|
|
講道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聖道的宣揚」是教會的標記之一,長老教會很注重講道,信徒到教會是要聽牧師講道,很多時候教會就用牧師會不會講道來作為是否聘任的標準,而信徒也容易落入單單聽道並批評牧師講道,而忽略行道的陷阱,也忘了要為牧師禱告。
(一) 證道責任由誰負?
加爾文認為,講道與聽道是雙方面的,一個成功的講道,聽道者要負一半的責任1。長老教會信徒有沒有這樣的覺醒呢?當來作禮拜時,有沒有預先為牧師禱告並預備好自己來領受上帝的話語呢?或者只是來「聽」道而已,把所有的責任放在牧師的肩膀上?問卷中有一題(第 4 題):「依您觀察,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有覺醒到如加爾文所言:成功的講道,聽道者要負一半責任的約有:□0% □1-20%□21-40% □41-60% □61-80% □81%-100% 牧師如此覺醒的約有:□0%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 信徒方面
圖 10-1 顯示在回收的問卷中,有 85.9%(N = 276)的受訪者認為不到一半的信徒有這樣的覺醒(這是指圈選 50% 以下者,亦即將圈選 41-60% 的比例除以一半,再加上圈選 21-40%、1-20%、0% 者,下同)。
圖 10-1 成功的講道聽道者要負一半責任,信徒與牧師覺醒比例回答百分比,橫軸代表多少信徒牧師有此覺醒,縱軸代表回答百分比
圖 10-2 比較平地與原住民受訪者回答不同比例之信徒覺醒聽道要負責任之百分比,橫軸代表多少信徒有此覺醒,縱軸代表回答百分比,p = 0.001
比較平地和原住民受訪者,圖 10-2 顯示原住民受訪者認為有比較多的信徒有這樣的覺醒。這個差異用卡方趨勢檢定,顯著水準達 p <0.001。究竟這是因為原住民傳教師所見到的信徒有比較高的比例有這樣的覺醒,或只是因為原住民受訪者答題的標準比較寬,從問卷結果我們無法得知。但前面提過,在問到關於信徒敬虔態度以及教會有否改革(詳見第五章與第九章)時,原住民受訪者都比平地受訪者樂觀。可能原住民受訪者的答題標準真的比較寬。不過這裡的顯著水準 p <0.001,表示差異非常顯著,光用「答題標準比較寬」恐怕還無法解釋,可能原住民傳教師所見到的信徒的確有比較多的人覺醒到聽道者要負一半的責任。
性別、事奉工場及年資的長短在這題並未造成影響。
2. 牧師方面
從圖 10-1 我們可以看到,「聽道者要負一半責任」這種覺醒,牧師的情況要比信徒好很多,但還有 54.0%(N = 276)的受訪者認為不到一半的牧師有這樣的覺醒,這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再作進一步分析,男性受訪者比女性受訪者認為有比較多的牧師有這樣的覺醒(詳見圖 10-3)。這個差異用卡方趨勢檢定,顯著水準達 p = 0.005。這可能是因男性對這現象的批判度較低、容忍度比較高的緣故。
比較平地和原住民受訪者,圖 10-4 顯示原住民受訪者認為有比較多的牧師有這樣的覺醒。這個差異用卡方趨勢檢定,顯著水準達 p = 0.041。
至於事奉工場和年資的長短在這題並未造成影響。
既然牧師比信徒對這現象有比較高的覺醒,而且差距還不小,這當中應該還有可以努力之處。可能牧師需要教育信徒,讓信徒參與講道、禮拜的預備,並且鼓勵信徒為牧師講道來禱告,而不是讓信徒被動地在「坐」禮拜或聽聽牧師講點聖經故事或人生的道理而已。
圖 10-3 比較男女受訪者回答不同比例之牧師覺醒聽道者要負一半責任之百分比,橫軸代表多少牧師有此覺醒,縱軸代表回答百分比,p = 0.005
圖 10-4 比較平地與原住民受訪者回答不同比例之牧師覺醒聽道者要負一半責任之百分比,橫軸代表多少牧師有此覺醒,縱軸代表回答百分比,p = 0.041
(二) 講道方式
加爾文的講道常用「咱」,且多為解明整段聖經,而非採「標題式」的自由發揮,或採「經文式」只取一、兩節經節做釋義。長老教會的講台又如何?那一種方式比較多?問卷中的第 3 題:「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講台,採用比較多的是:(請按多少之順序標列 1、2、3、4) ___標題式___解經式___經文式___其他(請說明)________」
從回收的問卷中,我們只分析選取第一順位的講道方式,選標題式的有 65.9%,選解經式的有 23.9%,選經文式的有 10.1%(N = 276,詳見圖 10-5)。
圖 10-5 受訪者回答長老教會講台採用最多的講道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主張解經式講道的牧師,他本身的講道還是採用標題式比較多。問卷中雖然沒有詢及牧師本身的主張和他所採用講道方式之相關,但就一般的觀察不難發現的確有上述現象。這可能是因為牧師過份忙碌,能夠用在查考釋義書、準備解經式講道的時間不多,再加上中文可供參考的釋義書不多,牧師在時間的壓力之下,自然而然只好採用標題式的講道。標題式的講道固然比較容易預備,講的時候也比較容易發揮,可是也比較容易離題。當許多人感覺,牧師的講道沒辦法餵飽羊群時,我們除了提醒羊群,責任並不全在牧師,聽道者也要負一半的責任之外,可能牧師們也要檢討,是否應該讓講道回歸聖經,多用一點解經式的講道,畢竟只有上帝的話才能真正餵養人心呀!
再者,觀乎今日教會禮拜中最重要的一項講道,多為單方面傳遞信息。但是現今不論是在教會或社會中,資訊取得都非常容易,大部份的信徒都能夠自行讀聖經、領受上帝話語,因此,我們除了鼓勵聽道者為牧師禱告、預備自己的心來領受上帝話語之外,也應該鼓勵他們向牧師提出回應。否則像現在這樣,信徒很少把聽道的感想回饋給牧師,牧師怎麼能夠針對信徒的問題對症下藥,又怎麼能夠有改進的機會,讓所預備的道更切合信徒所需呢?此外,教會也應該增加成人主日學或小組查經,以互相討論、對話多一點的方式來推廣信徒對聖經的認識,如此,既可作整段聖經的查考,也能有多一點的對話與回應,這或許是未來教會增長應該思考的一條路徑吧!
加爾文心目中改革的教會是以上帝的話為準則,而講道正是公開宣揚上帝的話之正式展現,對改革的教會特別重要。由於加爾文非常重視講道,使其連帶地主張解經式講道,因為解經式講道最能忠實而有深度地呈現上帝的話。
加爾文的講章都是類似聖經註釋的解經式作品,這種努力成為長老教會以及許多基督教會傳統所重視。翻閱身邊各種講道學著作,雖然作者各有不同神學背景,然而大體上共同顯示對解經式講道的重視。在長老教會神學院,歷世歷代均流傳以解經式講道為主的講道訓練,長老教會傳道人在神學生時代,耳熟能詳的就是老師們一再地呼籲以解經式講道為重,不料當落實在實際教會生活時,調查顯示,以解經式為第一順位的僅僅二成四,遠遠不及標題式的六成六。在講道學著作與神學院教導當中,往往被評為必須「小心應用」的標題式講章,因為容易陷入將其他觀點讀入聖經之內的危機,反而成為禮拜講壇常見的講道方式。
這個現象,很可能是出於缺乏足夠時間預備解經式講章,比較容易速成的標題式講章就成了替代之用,也有可能是現代信徒期待直接把握講章信息的習慣使然,反而對於按照經文脈絡逐一擷取出信息的解經式講章不耐,影響了講章預備。不論是出於何種原因,標題式講章容易淪為自由心證的講章,講道者的主觀意見可能主導講章信息,若將追求改革的教會生活建立在此根基脆弱的講道方式上,是難以想像的。
事實上確實如此,解經式講章比其他方式需要更長的時間準備,然而教會是否有為好的老師。」
加爾文進一步期待,成功的講道必須建立在講道者與聽道者共同追求上帝的話之覺醒,因此講道者必須追求傳講上帝的話,而聽道者也必須追求聆聽上帝的話,雙方各有一半的責任。信徒在成功的講道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常常被忽略了,近八成六的受訪者認為不到一半的信徒有此覺醒。值得注意的是,五成四的受訪者認為不到一半的牧師有此覺醒,事實上信徒的覺醒往往必須由牧師帶動,而無法期待由其他管道喚起醒悟,亦即講道者的職責不只是充實講章,也必須教導信徒聽道的態度,當講道者在講壇上面對一群充份準備聽道的會眾時,已可感受到成功的講道在即了。
加爾文本身的見證,提醒講道者必須不斷殷勤地充實自己。儘管加爾文的教會事務繁雜,他對講章的預備還是十分紮實,這不只歸功於他早期的學術訓練,更要歸功於他一生對付人性怠惰的決心,時時刻刻均把握學習機會,因此能夠一生都如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奔跑不停,如其所說:「一個未能受教而又不肯學習的人,永遠不可能成為好的老師。」2
▲討論與分享:
|
1 Parker, T.H.L. Calvin's Preaching. (Louisville: Westminster/JohnKnox, 1992), p.48.
2 John Calvin,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s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 Corinthians. (trans) J. Pringle,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1981), p.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