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生活》

| | | | 轉寄

評析《耶穌家族之墓》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竟然有一些現代學者,認為歷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穌這個人!

 他們舉證說,第一世紀某些非基督教的神秘教派,其所膜拜的對象當中,有三個兼具神人身份,在春分(復活節附近)死亡、三天後復活的神祉。於是認定耶穌不過是把這些神話與猶太教彌賽亞傳說所結合的產物,耶穌不是真實的人。

 針對這種論點,另有些學者持反對立場。他們極力要證明耶穌是貨真價實、有血有肉,曾在歷史中出現過的人,不是空想臆測的產物。所以他們透過考古研究,極力要找出耶穌曾留下的各樣蛛絲馬跡。

■ 論點引起熱烈討論

 不過,在這些學者裡頭,又存在著一部份人,他們不僅要證明耶穌是歷史裡的真實人物,甚至也想證明耶穌只是一介凡人,也娶妻、也生子,是個具有獨特魅力的宗教家,如西藏達賴喇嘛。

 如《耶穌家族之墓》該書作者,一個是「歷史頻道」、「裸體考古學家」節目主持人,一個是古生物學博士,兩人要合力證明耶穌真的死了,有棺木裡的屍骨殘留有機物為證,並且耶穌有老婆,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近似電影《達文西密碼》所持的立場。

 《耶穌家族之墓》裡的觀念,自從去年年初,透過書籍出版與Discovery電視傳媒披露以來,引起許多人注意。甚至聖經考古學界的權威組織Bible Archaeology Society(作者書中提及的聖經考古權威評論 BAR就是這個組織的刊物),亦特別將關於這個報導的學者爭議與評論放在網站上方,參見
http://www.bib- arch.org/tomb/bswbTombIntro.asp。

 這件事於今年再度掀起熱烈討論。是因為今(2008)年一月13-16日在耶路撒冷辦了一個學術研討會,討論這個古墓是否為「耶穌家族之墓」?《耶穌家族之墓》該書的作者於研討會後,竟然對外宣稱研討會證明他所拍攝的影片,但有些與會學者立刻挺身而出,加以反駁事實並非如其所述。

■ 六口骨棺啟疑竇

 《耶穌家族之墓》的觀點,主要想證明西元1980年在陶比奧(East Talpiot section of Jerusalem)所發現的古墓,就是耶穌家族的墳墓。

 裡面有十口骨棺,其中有一口已經遺失,有六口有名字。他們認為這個古墓,埋葬著「耶穌」、「抹大拉的馬利亞」(被認為是耶穌的妻子)、「耶穌的兒子猶大」(傳統上認為猶大應該是耶穌的弟弟)、「耶穌的弟弟約西」、「耶穌的媽媽馬利亞」與不知道與耶穌有什麼關係的「馬太」。

 接著《耶穌家族之墓》解釋為何這麼驚人的發現卻不被當時考古學界重視?那是因為「耶穌」「馬利亞」「約瑟」都是當時代的「菜市場名字」,很多人都取這種名字,就像美國人的 John 、Mary,台灣人的「怡君」「淑芬」「志豪」「俊宏」,所以考古學家沒人在乎,直到20多年後才有些人提出,這很有可能是耶穌的家族墓。

 於是兩位作者在Discovery頻道的資助下,進行各項的科學實驗,顯示這非常有可能就是耶穌家族墳墓,相關的影片並在該頻道播出。

 兩位作者整理挖到有名字的骨棺,為以下6個:

1.「Jesus son of Joseph」:約瑟的兒子耶穌
2.「Maria」:馬利亞(希伯來文)
3.「Mariamene/Mara」:馬利亞(希臘文)
4.「Jude (Yehuda) son of Jesus」:耶穌的兒子猶大
5.「Matya」:馬太
6.「Yosa」:約沙(作者認為是罕有名字,只有馬太福音六章3節耶穌的弟弟吻合此名字)。

 至於那口遺失的骨棺,由於最近考古界被一個「雅各骨棺」(上面刻著「約瑟之子雅各,耶穌之弟」)弄得沸沸揚揚的,聖經記載耶穌有個弟弟就叫「雅各」,因此如果這個雅各骨棺也是來自這個古墓。兩邊連起來,便更加很可能,這個古墓是耶穌的家族之墓!

 另外,《耶穌家族之墓》認為,刻有馬利亞(希伯來文)的那口骨棺,放的就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至於刻有馬利亞(希臘文)的那口骨棺,放的則是耶穌的「妻子」抹大拉的馬利亞。

 作者用DNA比較鑑識法,來驗證「馬利亞」(希臘文)與「耶穌」沒有母系血緣,因此認為這兩具不可能是同母兄妹,而比較可能是夫妻。也就是這個「馬利亞」,被認為應該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 骨棺銘刻誤讀

 對於這個墓是否是「耶穌家族之墓」?正反兩面的意見都詳列於網路上,正面的立論基本上不脫離《耶穌家族之墓》裡頭的觀念,如上面所整理的,反駁的立論,這裡整理如下:

 一、《耶穌家族之墓》該書造成的最大爭議點,主要是在第三個骨棺,究竟是不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書上認為「Mariamene kai Mara」裡的Mariamene,與偽經《腓力行傳》使用的抹大拉的馬利亞希臘文名字一模一樣,因此書中聲稱銘文的翻譯應該是「馬利亞,是主人」。

 但是事實上骨棺上的銘刻,根本就不是「Mariamene kai Mara」,而是「Mariam(e) kai Mara」。持反對立場的認為銘文的意思有可能是「馬利亞與馬拉」,也就是馬利亞葬入骨棺的第一具屍骨,馬拉是後來葬入的第二具屍骨。因為當時一口棺平均可葬4-6具屍體。

 二、DNA的檢測由於樣本已經被污染了,所以檢驗結果沒有代表性,必須重新檢驗才能有可信的結果。

 三、「Jesus son of Joseph」(約瑟之子耶穌),這種骨棺銘刻也出現在另一個耶路撒冷的古墓中。

 四、「耶穌」這個字的銘刻很模糊,不一定只能讀為「耶穌」,也可以讀為其他的名字。

 五、參與陶比奧古墓挖掘的考古學家作證,失蹤的第十口骨棺上面沒有銘刻,因此一定不會是「雅各骨棺」。

 六、古墓與新約聖經的正典記載相違背。

 七、一口骨棺通常不會只裝一具骨骸,即使有口骨棺裡裝了多具骨骸,有時仍只有一個名字刻在上面。所以這些骨棺到底葬了誰?實在很難說。

 八、被認為是「耶穌母親馬利亞」的希伯來文骨棺銘刻,在許多其他的骨棺上也都看到。

 九、「Yosa」這個骨棺的銘刻是「YWSH」,應該念為「Yosah」不是「Yoseh」,而耶穌弟弟約西的希臘文(馬可福音六章3節)應該是對應到希伯來文「YWSY」,因此這根本不是耶穌弟弟的名字。

 十、沒有任何其他證據說耶穌有個兒子猶大。

■ 四大論點皆證據不足

 有個持反對立場的學者說得很有意思。他說《耶穌家族之墓》的論點,有四個主要的證據:遺失的骨棺應該是雅各骨棺、希臘文銘刻應該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YWSH應該是耶穌的弟弟約西、DNA 證據顯示抹大拉馬利亞與耶穌沒有血親關係。但,在研討會中這四點論點都被推翻,所以這個古墓是耶穌家族之墓的可信度不足。

 其實每個探險家都希望自己找到是真的「耶穌之墓」,自然會太過強化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忽略了許多其他的可能性,就像《耶穌家族之墓》這本書。

 以書的末段為例,作者為耶穌的裹屍布可能是稻草而感動不已,但聖經明確記載耶穌的裹屍布是「細麻布」,並且分列記載於兩卷福音書,見路加福音廿四章12節、約翰福音廿章6-7節。

 耶穌裹屍布的材料,不具什麼爭議性,聖經作者自然沒必要去捏造。而細麻布與稻草之間存在的落差鴻距,相信該書作者當然不會不知道,但就是被其刻意忽略掉。

 對於我們一般基督徒讀者,閱畢也產生不少疑問。就像《耶穌家族之墓》並沒有用DNA檢測處理第一口骨棺「Jesus son of Joseph」約瑟的兒子耶穌與第二口骨棺「Maria」馬利亞(希伯來文)之間是否有親子血緣關係,也沒有交叉比對這六口骨棺之間的血緣關係,哪能就此大剌剌地推論出震撼古今中外的結論-耶穌有妻子、有兒子?

■ 真理讓我們付代價跟隨

 不過,我們很高興看見有不少人在這件事上,這麼努力積極尋找真相,包括出版社、電視頻道的投入合作或贊助。因為「真相」對東方的基督徒來說,真是太重要了,重要到我們不能不長期關注這個課題,追蹤事情後來有怎樣進一步的發展。

 主要是我們並非基督教文化國家,我們有各種宗教信仰觀。以台灣人而言,有道教、佛教、一般民間多神泛靈、家族神祉傳統信仰。許多華人要從傳統宗教改信基督教,往往要鬧家庭革命,發生嚴重的親子衝突。

 因此,對於華人基督徒,我們選擇基督教所擺上的,可以說是賭命的代價。基督信仰,為之生、為之死。如果耶穌基督根本不存在,只是個美麗的傳說或神話,如果耶穌基督只是個偉大宗教家,沒有死裡復活,他不是上帝,那我們自有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的各樣美好信仰傳統,何必與至愛的親人發生什麼意見不合呢?

 《耶穌家族之墓》一書多次舉證說明,是否找到耶穌的骨棺不至於影響基督徒(包含天主教徒)的信仰。特別引用了一些宗教界人士的看法當佐證,找了幾個牧師和神父來背書,這些人認為即使真的找到耶穌的骨骸與DNA也不會與耶穌復活的教義有所衝突。

 這個觀點其實愚昧地可笑。不過,對於他們這些身處於基督教文化中的歐美人士,持有這種觀念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沒有一個復活的耶穌,他們還是可以活在優美的基督教文化之中。但是,對於我們真理的追尋者,「真理」才有資格讓我們付出一切跟隨,若是「人造信仰」頂多拿來茶餘飯後聊天八卦用。

 可以說,這是個不要「真」,只要「美、善」的世界。可悲地透過本書看見基督信仰在西方淪落成為人們享受用的消耗品,而非如耶穌要求他信徒的:「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書 名:《耶穌家族之墓》(The Jesus Family Tomb)
 作 者:辛卡•賈可波維奇(Simcha Jacobovici)、查理•裴列格里諾(Charles Pellegrino)
 譯 者:張定綺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