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聽故事不但是孩子們的權利,也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相當重要的生活經驗。故事的重要性除了是知識的傳承、生活經驗的延伸,更是情誼的交流互動。因為每當孩子愉悅地倚偎在父母身邊、師長面前,專心入神地聆聽、眼神盯牢圖畫時,是那麼親密、毫無距離。每當孩子們聽完一個故事時,那種滿足、興奮、意猶未盡的表情,著實叫人得著鼓勵,也令人向那些為孩子們寫出動人故事的高手致上真誠謝意。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講故事可以叫孩子得到這麼愉快的成長經驗,為什麼有些父母或師長那麼吝於為孩子們開口呢?
時間不允許?自己口才不佳?沒有動人的故事題材?沒有這種習慣?……對父母、師長而言,應該認識「講故事」是最自然平常的互動關係,只要您有一顆預備好的心,再加上「實踐的行動」,必能扮演「名嘴」,說出令孩子滿意、自己快樂的故事!!
以下我們就來探討幾件事:
Ⅰ、講聖經故事是可以學習的
「講故事」和「講聖經故事」有何差別嗎?
當然啦!差別可大了呢!
相同之處就是同屬「故事性質」,且兩者都是可以學習的。只要您願意,您可以經由學習、演練而成為講故事的高手。相異之處則是故事的內涵有所差別,要注意的是聖經故事:
一、不能淪為「神奇怪誕的傳說」;
二、不能等同於一般的道德教訓;
三、不能強加自己的解釋,牽強附會地引證。
釐清了上述觀念之後,您大可以輕鬆地學習將聖經故事講得好、講得妙!
Ⅱ、講聖經故事牢記五件事
一、吸引並維持孩子們的注意力。
二、幫助孩子們了解某些事實,聖經歷史,人事物的記載。
三、幫助孩子們思想。
四、幫助孩子們記憶事中應學習的教訓。
五、 引導孩子們行動的意願及能力;若知而不行的信心是死的。
Ⅲ、講聖經故事小技巧
一、趣味 ── 保持注意力 - 注視學生 ── 目光與之相遇,是表示您與他們對話。
- 要有表情 ── 幼小的孩子可以用動作;較年長的孩子則更需要自然的手式或面部表情。
- 對故事要百分之百的熟悉,有如發生在您身邊,您是見證者一般。
- 用直接的、明明白白的話語;避免語焉不詳。
- 用視覺材料 ── 孩子對電視的興趣是因為「用眼睛」;但大多數人讓孩子聽故事都只是用「耳朵」;當故事無趣時,注意力自然消失了。
- 按時或漂亮地結束;減少教條式的結論。
- 時間的分配 ●幼兒級孩子大約 7 分鐘。
●一∼三年級孩子大約 10∼12 分鐘。
●四∼六年級孩子大約 15∼20 分鐘。
二、瞭解 ── 正確傳達信息 - 了解聖經是上帝的話,而非父母、老師自己的話,父母、老師應正確明白故事的涵義。
- 利用孩子的生活經驗來作比喻。
- 利用孩子能懂的字眼;適當的聲調。例如提到「祭司」時可改以「一個像牧師那樣的人」;當遇及新的詞句應解釋其意義。
三、思想的空間 ── 自身的收穫 - 提出許多問題;發問的目標最重要乃是讓學生思想,避免停留在「動耳不動腦」層次。
- 加強故事中的教訓;乃是在講故事中自然地指出,而非「結論……」。
- 適時加入金句,以得畫龍點睛之效。
四、背誦 ── 複習 - 提出的問題若為複習之作用,則用「直接的問題」。針對故事作複習,而非「上星期我們聽了什麼故事?」
- 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傳達故事內容,除記憶在心之外,尚收「宣教」之效。
五、行動 ── 講聖經故事最重要的目標 - 孩子在聽完故事之後,將被導向適當的行動。
- 孩子本身的決志會影響他的「行動」;此乃由「結論」所衍生,非他人外力的脅迫或代言。
- 父母、老師本身的分享及決志有鼓勵及引導作用。
- 留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他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決定,或是正向決志,或是保留態度,或是反向思考;給他這個空間才有可能繼續對話,導向更積極的信仰旅途。
Ⅳ、講聖經故事的難題
一、如何說得生動有趣?
想像您是一個正在一塊真實、良善的生命果園中工作的播種者,在不久將來,這些播下的種子將有一些會開花結果。所以,不僅是「說一說」或「唸一唸」,而是帶孩子進入故事的世界,如何具體做到呢? - 聲音:您是否將情感用心地融合於聲音中傳達出來?
- 速度:您是否可以用說話速度的急緩來創造故事的氣氛?
- 停頓語氣:一個突然、適當的停頓安靜反而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 表情:人的表情是多麼變化多端,但是要拿捏得宜並不難,您只要掌握「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之真諦就能真實地表達出故事的劇情了。
二、講聖經故事有哪些方式?
從聽到演,有圖片、圖卡、布偶、角色扮演……等,不必侷限於唱獨角戲的窘狀中(請參閱「主日學老師,您可以輕鬆愉快」11. 變化萬千,無奇不有該章內容)。
三、講聖經故事要做什麼預備工作?
做任何事情若能有充份的預備工作,總能收事半功倍之佳效;即使要為孩子們講出生動的聖經故事也不能例外。所以您在講故事前應有一番的預備。
- 熟悉聖經故事內容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地點(背景)、時間變化及人物對話等,熟悉這些能幫助您在講故事時有更豐富的變化及聯想。
- 掌握故事主題、目標
每個故事都有其「教」的價值;重點在於如何「教」、如何「講」?也許您會在一個故事中發現好幾個主題或目標,請運用您的思考能力,選擇適合孩子學習的主要目標,作為整個故事的重點及高潮。
- 將故事主題應用於孩子的實際生活
用責備、命令、禁止等方式來教訓孩子,要求其更正不合期盼的行為,往往都只能收到暫時性果效;相反地,若能善用故事主題來引喻或讓孩子思考,常令孩子印象深刻且有助於他們的學習。
Ⅴ、結語
儘管社會大眾正為著日漸污染的環境、敗壞的人心、暴力的社會事件而憂心忡忡時,我們若希望孩子們的世界仍能保有一片淨土,擁有真、善、美的本質人性,則好好地、用心地傳講聖經故事,必能豐富孩子的知識領域、陶冶其人格思想,更是將真理信仰植根在他們心中的具體途徑。
內容
一、為什麼要講故事?
當主日學老師,每星期理所當然地都在講故事。其實不僅孩子們愛聽故事,大人也一樣。每次我在主日講道的時候,只要一講起故事,大家都會認真地看著我。故事,大人小孩老少咸宜。到底為什麼要講故事?為什麼要講聖經故事?今天我們要談講故事的技巧,其實是界定在講聖經故事的技巧。我們要講聖經故事,因為:(1)
講聖經故事是上帝給人的恩賜之一。每個人都會說故事,這是確定的事實,是上帝給人的恩賜。(2)
講故事是服事上帝的一個機會。我們要將對真善美的體會,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傳達給孩子。(3)
聖經故事是上帝要對我們說的信息之一,這是我們需要先確認的事實。
二、成功的條件
能夠成功地講聖經故事,有幾個條件:第一,要掌握你自己,其次要掌握故事的內容,第三是要掌握聽眾。掌握聽眾的意思是你要瞭解你的聽眾,你是在對誰講故事,是孩子,是老人,或是青少年。
三、說故事者的條件
說故事者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夠站上去說故事?
- 你的穿著和儀容:你需要有合時合宜的服飾,這並不是說要穿得很漂亮,但是需要穿得合宜。愈來愈多的青少年在教會內出入,他們非常注意流行時尚;青少年經常討論的是老師穿的裙子如何、褲子如何、扣子怎樣。這些反而會分散了他們對故事內容的注意力。因此,作老師的穿得合宜就好。
- 你的姿態和手勢:一般人說話時常會不知不覺有一些手勢,自己不知道。這些動作常會影響聽眾,但是說的人不自知。我們需要注意自己是否有此盲點。
這幾項,你的穿著、你的儀容、你的姿態和你的手勢,就會讓人覺得你是不是從容不迫、悠游自在。如果你在講一個快樂的故事,但是卻滴汗不斷,孩子所感受到的可能是你額頭上的汗,而不是故事裡的樂趣。
四、聲音的訓練
講故事有時候需要用到不同的聲音,像雞的聲音、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生氣的聲音、歡喜的聲音、緊張的聲音等等,這種聲音的訓練,可以透過不斷的練習,利用錄音機來講、來聽、來訓練。總會的同工群目前輪流主持電台的節目。我上了節目回來之後,常常喜歡自己再聽一次,檢討一下,剛才說話時聲調如何;重新聽過之後可以發現下一次哪裡可以再講得更好、可以再作修整。聲音的訓練可以靠這樣去提昇。
五、準備說故事
這就是準備心,要講一個聖經故事,你需要準備的有:
- 聖經:這就包含聖經字典、聖經地圖集、聖經註解、聖經故事書等。
如果我們希望對孩子講得深入一點,使這些聖經故事對我、對孩子們說話,就需要有一些必備的知識,這時工具書就能幫得上忙。聖經故事書的種類很多,有大本也有小本的。我很喜歡蒐集圖畫故事書,比較各家說法如何。例如福音證主協會翻譯的卡通小聖經,它用卡通來講故事;我發覺它有幾點寫得不錯。舉例來說,浪子回頭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最後大兒子,也就是浪子的哥哥,向他爸爸抗議不公平,弟弟回來居然還為他歡喜快樂,我每天勞碌辛苦卻沒得到什麼報賞。這一段對幼兒來說,他沒辦法理解有關財產的概念。小兒子將財產花光了,其他的都是大兒子的,作爸爸的也這麼說:「我所有的都是你的,我們應該為這你這失而復得的弟弟高興。」但是這本卡通小聖經略過這一段,而只寫到他們開了一個非常熱鬧的慶祝會,每個人都快樂地跳舞,故事在此就結束了。這就是對幼兒級講故事的方式,講到某個段落就結束。這並不是不忠實於聖經的原著,而是能夠掌握對象,對幼兒大概只能說這麼多。我覺得它結束得很漂亮。
以我個人的經驗,講故事講十多年了,即使眼睛閉起來,也能夠捏造出一個故事來;只要給我一個信息,我都能夠隨便「掰」出一個故事來。可是故事要漂亮地開始、美麗地結束並不容易,要依對象的各種年齡層來決定。多看、多比較聖經故事集可以讓我們看到也學習如何依照對象的需要,來做開始和結束。
- 組織、消化、熟練
「組織、消化、熟練」這三個步驟是準備說故事的第二要點。你需要先將故事組織起來、看如何分段落,如何寫大綱。其次是消化,消化的意思就是將從工具書上看到的資料,自己做詮釋。接著就要熟練,即使是很熟的故事,講的時候有時也會遺漏重要的情節。有人說,我準備了三十個鐘頭,結果只講了三分鐘,很多東西都漏掉忘了說。遺漏時可以很有技巧地補述,不要說:「啊,老師講錯了,重來!」這是不需要的,只要適當地加以補述就好。
組織、消化,消化完了、熟練之後,你就會有自己的思考模式,你認為發生的角度應該如何如何,如此就能夠伸縮自如,這就是熟練的功夫。
- 禱告
準備心最重要的是禱告。在禮拜六晚上,在教學之前,要為你自己禱告、為孩子禱告、為其他同工禱告、為這一次的課程禱告。即使是非常熟練的故事,在教會那麼久,不知都聽過多少遍了,我們還是相信,聖靈會動工,補足我們所說不足的地方;聖靈也會親身感動孩子,包括他們還無法理解的地方。
六、故事的架構
故事的架構包含以下幾點:
- 引言
「小朋友,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是,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故事。」如果你用這些話作引言的話,可能孩子會覺得很煩,聽得實在太熟了。你可以改成這樣:「這一天,跟平常的日子一樣,這個小男生的媽嗎,為他準備了一個午餐便當。結果呢,他出門了,跟著眾人走到一個地方。小男生從來沒有想過這一天會成為他生命當中最令人興奮的一天。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嗎?」像這樣,把故事的主角、組織架構改變成另一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它的開始就完全不一樣。再以耶穌降生在馬槽的故事為例,我們可以從驢子的角度切入,這樣說:「有一天,驢子對其他的動物,牛伯伯、公雞叔叔、母雞媽媽們說,哎呀,我好興奮哦,今天主人竟然選中了我。」這就是從驢子參與約瑟、馬利亞回故鄉報名上冊的事情講起,這是完全不一樣的開始。
- 故事重點:時間的分配,漂亮的引言佔 3-5 分鐘,故事的重點 5 分鐘,應用真理和結束 5 分鐘,總共 15 分鐘。
- 實際應用,也就是真理的應用:真理的應用就是要讓孩子感覺這個故事可以應用在他的日常生活當中,跟他一樣,如此,他就變成了主角。
- 結束,要漂亮地結束:你不需要在結束的時候說:「小朋友,這個故事就是在告訴我們,我們要做一個好孩子。」真理其實在講故事的當中就帶入了。
美國基督教教育家 Thomas Groome 主張,講故事要從孩子的經驗出發,接著就是檢討他的經驗,經驗分享完之後,帶入聖經故事。聖經故事講完之後,要讓孩子跟自己的經驗作對照、檢證,然後讓他自己做結論,老師從旁輔導就好。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可能不會自己做結論,老師可以鼓勵他講出他所聽到的一、兩個重點來,然後你再作補強,如此就能夠作一個漂亮的結束。結束的時候你不需要再講一大堆,那可能會封住了孩子的思考方向。
七、傳達的方法
傳達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 推銷員的熱誠:你要是真的感受到聖經的教導是那麼好,就會像推銷貨品一樣,顧客不買不行。推銷員就是這樣,想盡辦法要你掏出口袋裡的錢,要你接受他的貨品。要如何將聖經故事推銷出去?當然,聖靈自己會感動孩子,我們不必太刻意怎樣,但是我們可以盡力作的就是要有熱誠,去見證這份教導。
- 真誠:傳達的時候,除了熱誠之外,還要有真誠。什麼叫做真誠?作一個主日學老師,到底你相不相信自己所說的?你對自己所說的確信有多少?這就是真誠。
- 莊重:聖經說,上帝是褻漫不得的。講故事時,我們當然可以很輕鬆,但是也需要有莊重的姿態。
- 全心全意:全心全意的意思就是說在你講故事的那 15 分鐘,你要卯足全力去傳揚。我個人有一次相當失敗的經驗,從來我在講課或講道時,一定會將大哥大關掉,但在青年大會那一天,我去當講師,竟然忘了關大哥大。結果在上課的一個小時當中,電話響了三、四次。我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每次講完話之後,又忘了關,結果它又響第二次、第三次。那一次的電話並不是談公事,而是我的孩子在幼稚園發高燒,吐得很厲害,老師找不到爸爸,只好找我;當時我人又在台南,不在台北,不能處理。後來我想盡辦法、透過好幾關,才請人家幫我聯路上爸爸。那時,我對全體學員覺得很不好意思,好像我很不專心,上課還把大哥大開著,隨時預備有一些事情發生。我在此要提醒的是,我們要讓學生覺得,這個時間全部是他們的,包括老師,包括空間,包括時間,全是他們的,你是卯足了全力在陪他們走過這段時間。你要讓孩子感受到這樣的尊重。最好你有其他的義工老師、行政老師,讓這些人協助處理其他的問題。
- 活潑:講故事的人要有活潑的氣質。我曾經遇過這樣的主日學校長,他一開始時就說:「各位小朋友,坐好,手放背後。」原來他是國小校長退休的,他要求小朋友手要放背後,坐姿要挺挺的,好像是在訓練他學校的學生一樣,我看了都為這些小朋友叫屈。可能他有他的一套領導哲學,但我個人以為,主日學可能不需要有這樣的學習氣氛。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活潑但不失莊重的時間。
- 強調:包括你的聲調、包括你的信息內容,都可以讓孩子看出你要強調什麼。如果那是一個必須要強調的重點,那就是你整個故事架構當中最強有力的部份,你必須用你的聲調、用你的肢體、用你整個故事架構去強調它。
- 聲音:用聲音來強調重點的話,有幾個技巧:
第一,重複你的句子。以路得記為例,路得對他的婆婆告白說:「你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這句話是這段經文的重點,表明路得認同她的婆婆,她說:「你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這樣重複說兩次、或三次,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在強調什麼事情,他在提醒的重點是什麼。
第二,速度,這是指講話的口氣,愈急促時,口氣愈快,這就是一種氣氛的營造。
第三,停頓,這是要增加真實感和緊張,提昇注意力。目前在教育上應用相當多的是「暫停」。一個孩子如果影響到班上上課的過程時,老師可以將他帶離現場,這不是處罰,而只是讓他暫時離開現場。一個孩子如果某種行為無法制止,就可以用「暫停」的方式,這就能達到糾正、導正的作用。講故事的過程也可以用暫停,老師講到一個情節,可以停頓一下。例如,「大家來到船底,看到約拿竟然還在睡大頭覺,…」這種停頓的氣氛可以讓孩子想一想:(先停頓一下)「實在有夠火大,人家緊張得要命、忙得要死了,竟然有人在那裡安穩的睡覺。」停頓可以讓小朋友思考一下,這種氣氛是可以營造出來的。
第四,變化,就是各種聲音、聲調的變化。聲音的變化是為了製造氣氛、吸引注意力。
以上是講故事時可以用的傳達方法。
八、講故事的工具和模式
寫文章時可分敘述文、辯論文、論證文等,同樣地,講故事也可以有不同的模式。講故事的意思好像是用嘴巴來講,其實不見得,可以用圖片,或任何工具皆可。我在「主日學老師,您可以勝任愉快」這本書裡提到四十幾種教學法或教具的製作。我們也曾經在總會辦過教具研習會,從四年的主日學的教材當中製作出來一百多種教具,用瓦楞紙、廢棄的空罐子等等。來參加的主日學老師說:「哦,你們怎麼那麼神奇,能夠製造出那麼多東西。」我跟他們說,不神奇,教材裡面通通有。他們不相信地說:「有嗎?」我肯定地告訴他們:「有!」這都是我們在教材裡面設計過,將它實際做出來的教具,就看主日學老師願不願意花時間去製作。講故事的這些立體教具的製作,只要花個半小時、五十分鐘或一個小時,就可完成,你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具,讓你講的故事更豐富。
以文體來講,你可以用敘述的方式,可以用幻燈片、投影片,可以用戲劇的方式。聖誕節我們最常用戲劇的方式,這也是敘述故事的一種模式。
九、突發狀況的處理
當你預備充分的時候,有時也會有突發狀況發生。有一個幼兒級的老師,每次他都很認真地準備,也覺得自信滿滿。有一次,當他講故事時,發生了一個突發狀況。他說,我們大家要來迎接耶穌入城,結果有人準備浴巾,老師也撿了大王椰子掉下來的樹葉,又準備了花花草草來鋪路。他問:「有沒有小朋友願意當耶穌?」有一個很活潑的小朋友就志願說:「老師,我。」老師非常興奮,覺得自己帶得很好。結果,當大家就要開始夾道歡迎耶穌時,演耶穌的小朋友說:「老師,我要尿尿。」說了就離開到廁所去,原來他已經忍耐好久,再不去的話就要尿出來了。這時全班的小朋友哄堂大笑,他們說:「耶穌怎麼也會尿尿?」有好多小朋友就跟著到廁所去尿尿,剩下老師一個人孤零零的在那裡哭泣:「怎麼會發展成這個樣子?」他不知如何掌控是好。
這就是突發狀況。講故事時你要有心理準備,可能隨時會有突發狀況發生,尤其是愈低年級狀況愈多。其實高年級也會有突發狀況。有些老師缺乏自信,當他講故事時,如果孩子彼此在講話,眼光沒有注意他,或者站起來,離開現場要去喝水或上廁所,他就會受到打擊,「是不是我講故事講得不精彩?」我在上課前都會跟學員說:「當你想打瞌睡時,請你站起來,出去走走再回來,不然我會備受打擊。」你看到很多狀況你無法掌控時,你就會被影響;再加上你自己原先就不大熟練,這種打擊就將你所原先要講的削減掉,結果講得就不齊全。
像剛剛那個老師,遇到那種突發狀況要怎麼處理才好呢?我們建議他,跟著孩子到廁所去,「小朋友,我們尿尿完了,好,大家回來,我們再來繼續。」這時,老師就可以告訴小朋友:「對啊,耶穌也和我們一樣,你們需要的,耶穌都需要。」這裡就可以強調耶穌的神性和人性。這是很好的機會教育,耶穌也同樣要吃飯,耶穌也會哭,耶穌也需要睡覺,耶穌也會禱告,類似這樣,老師就可以順勢處理。
突發狀況有幾種:(1) 一開始就發生的,像剛才說的,小朋友反應說:「哎喲,好煩哦,又是這個故事。」(2) 故事講到一半,也有可會發生的。(3) 聽眾如果離席,聽眾眼光不跟你對焦,聽眾不表現合作時,這都是一種突發狀況。請記得,以不變應萬變。應付各種突發狀況是一種經驗的累積,你不用太受挫折,在那裡失敗,就在那裡站起來;壓力從那裡來,就讓它從那裡回去。用這樣的態度來學習,我們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一定能夠掌控得很好。
最後我用兩句話來做結論:記得,
每一次的挫折都能夠成為你成功的墊腳石,為了幫助你愈站愈好。其次,要執著下去。我們對信仰的體驗也是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對上帝的呼召,會覺得上帝好像有很多不可理喻的安排。不過,沒關係,在我們信仰體驗當中,我們人生的過程中,如果我們願意執著下去,最後報賞是屬於我們的。
回應與討論
王偉華:
|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要怎麼對孩子述說?孩子會不會覺得,爸爸是那麼可信任的人,居然要殺我。另外一個問題是有關擬人化的講法,我們教會的幼教專家林盛蕊老師主張,太陽就是太陽,月亮就是月亮,不要說太陽公公,月亮姑娘,怕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印象。 |
邱牧師:
| 你的顧慮是對的,有孩子就曾經對我說:「老師,我要愛耶穌,不要愛上帝。上帝好可怕,如果上帝也要求我爸爸把我獻給他,怎麼辦?」這個孩子剛好是他爸爸的獨生子,他是幼兒級的。剛才我就說過,講故事時,你要掌握你自己、掌握故事的內容、掌握你的聽眾。你需要了解你的聽眾,今天是什麼人在聽你講這個故事。幼兒級的孩子無法理解這個故事。其實聽故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危機,也是一個轉機。以負面來說,危機在於孩子剛好將自己看成以撒的角色。可是故事也可以有正面的意義、可寓教於其中,就看老師怎麼帶、怎麼強調。針對亞伯拉罕獻以撒這個故事,有不少人建議我們不要放進幼兒級教材中。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是看你怎麼呈現它。剛才說的那個孩子,他母親告訴我,孩子作惡夢說:「不要殺我,不要殺我。」因為老師講這故事時,強調的是:「亞伯拉罕將刀舉起來,以撒被綁在祭壇上打滾,一直喊救命,上帝喊說,刀下留人。」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卻帶給孩子恐怖的感覺。我們在講故事時,聲音的效果,還有所製造的氣氛,不要太牽強附會,或者加太多自己的想像力在其中,它可能會有負面的作用。我想,這可能是林盛蕊老師所要強調。你加了豐富的想像力,沒有錯,但是到時候會變成誤導孩子。我個人認為,豐富的想像力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它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果。曾經有位老師講故事成功到一個地步,布偶主角過世下台時,小朋友哭得不能自已。小朋友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三週、五週下來,他已經跟這個主角融合在一起了。可能他對死亡的感覺並不清楚,但是他知道這五堂課下來,他再也看不到小都都 (小熊) 了。因此,我部份同意林老師的看法,但是故事的有趣生動,就是因為它具有豐富的想像空間。人的生命、人的創造力之所以豐富,是因為它有無限的想像空間。這個想像空間會不會脫離現實?這就看我們如何陪伴孩子走過這一段、我們掌控故事到什麼程度。 |
參考書目
- 邱瓊苑編著,「您可以勝任愉快」,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育委員會,1997。
- 艾蓓德著,胡美華譯,「成為說故事高手」,台北:中國主日學協會,1998。
講師介紹:
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
曾任長老會總會教育中心主任
現任長老會總會教育幹事
編著「主日學老師,您可以輕鬆愉快」(長老會總會教育委員會 1997 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