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育》

| | | | 轉寄

新學期新希望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從小到大最喜歡「開學」,彷彿前一學期的不愉快都可以暫時忘卻,很像玩線上遊戲失敗時「重生」的感覺!特別是跨學制(例如國小到國中、高中到大學等)的「開學」更令人興奮,因為全新的環境就好像可以擦銷過往的刻板印象,未來正等待我去「點燃」!

但隨著年齡增長,我發現即使跨學制的「開學」都不可能「全新」,因為「我」之所以為「我」,是長時間綜複雜的人際互動堆疊出來的。包括人際好惡、價值立場、生活習慣以及各種能力,都會被我帶往下一個新環境。

今年二月我轉到師大服務,一個「全新」的環境讓我體驗到「開學」的興奮,因為這裡的學生完全不認識我!但我心裡明白,這可能是我職涯階段最後一次「開學」;我怎樣對待學生,與他們建立怎樣的關係,未來就會成為學長姊/學弟妹口耳相傳的「我」。

也是因為這種「慎始」的戒慎恐懼,讓我努力想把過去十年來閱讀到的關懷倫理,落實到這個新環境;甚至引發更多學生對關懷倫理的喜愛,一起來過這樣的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雖然距離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但我發現當自己「觀點轉化」時,待人處事的方式也會調整,連帶地人際關係和生活形態也會跟著翻轉。

特別是最近閱讀到關懷倫理大師N. Noddings寫的《當學校改革誤入歧途》一書,非常有感!她說:很多學校都竭盡所能地想讓每個學生在重要學科上「趕上進度」,甚至「一個都不能少」地達到某種水平。因為在多數人的眼中,這樣的學校才是「優質學校」!但是在Noddings眼中,老師不該盲目地堅信:「自己任教的學科是全校或全系最重要的知識,只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或興趣,他們就會(得)愛上自己這門知識!」

確實,老師存在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為自己做出重要人生抉擇,並且為這樣的選擇負責;而不是讓每個學生愛上自己任教的學科,或是為學生打分數,更非透過當掉學生來凸顯自己的權力或存在感。也期許我自己,新學期新希望:幫助學生為自己做出最佳生涯抉擇,而非愛上我這門課。


圖片提供/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