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家同 2010.09.12
政府公布我國貧富不均的資料,民國九十八年,我國前百分之廿的收入是後百分之廿的八點二二倍,最值得注意的是,後百分之廿的家庭可分配所得只有廿二萬,每月所得還不到二萬。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經濟學家的普遍想法是我國的租稅制度極為不公,導致有錢人會錢上滾錢,窮人無法如此做,因此差距越來越大。
對於貧富不均的問題,專家們的感覺永遠建築在一些數字上,而對於我們的窮人,事實上是沒有切身的經驗的,可以說,專家們可能抓不到問題的核心,為什麼窮人會越來越窮。
有一家電子公司,老闆非常希望能夠幫助偏遠地區的孩子,因為他發現偏遠地區的孩子即使高中或者高職畢業,好像仍然找不到工作可做,於是他就和一所偏遠地區的高職聯絡,說他的公司會對這所高職有一些優待,線上作業員會優先考慮他們的學生,學生們當然非常興奮,老師們也很高興,可是,幾年下來,沒有一位學生能被錄取,理由是他們無法通過公司的測驗。
我對於這個測驗非常好奇,就去看了一下,發現這個測驗實在相當簡單,電子公司的作業員總要懂一些英文字,遺憾的是,這些學生們就是不認得這些字,我必須說,這些字應該是國中一年級學生就會的。我也去看了那所高職的英文教科書,發現這些教科書的內容,遠遠超過了那所學校學生的英文程度,換句話說,這些學生的英文根基非常不好,可是,老師們依然要用標準的教科書,學生其實是完全沒有學,畢業的時候,什麼也不懂。我們可以代他們問,「我能做什麼呢?」
這是我們大家都應注意的事,很多國民真的沒有競爭力,他們唯一可做的往往是打零工,今天可能有工作做,明天就可能沒有了,也因為如此,這些打零工的往往無法累積經驗,成為有技術的工人。
一旦成為窮人,他的孩子在教育程度上,也通常遠遠落後於父母社經地位高的孩子,他們長大成人,又可能要問,「我能做什麼呢?」
我們要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當然一定要振興經濟,可是,也不要忘了,即使經濟成長到達相當好的狀況,如果國民中有相當多的人是沒有競爭力,他們就無法找到好的工作,即使經濟再好,他們也永遠是邊緣人物。
我們要建立一個觀念:貧富差距是由於教育差距所造成的,只要教育差距存在,貧富差距絕對無法改善。目前很遺憾的是,很多人只注意到我們有沒有造就出成績非常好的學生,而沒有注意我們有沒有將程度最差的學生拉拔起來。
希望馬總統能夠有一個計畫,逐年地提高全國後段班學生的程度,使他們多認識一些英文字,也不會對數學、自然等等感到非常害怕,如果我們國家最後段班的學生程度逐步地提高,我們的最低收入也一定會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