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

| | | | 轉寄

端午節故事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端午節最為人們所熟悉的典故,當數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民間在這天多有包粽子與划龍舟的活動。其實端午節的典故不是源自屈原投江,應該是源自「夏至」,因為「端」有起始之意,「午」則與「陽」字相通。五月是夏季的開始,天氣炎熱,食物不易保存,蚊蟲孳生,容易引發各種傳染病。因此端午節的用意是要提醒大家:「惡月」(百毒月)來了,要注意衛生喔!

傳統上,人們會在端午節當天喝雄黃酒,並將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插於門上去毒害。除了去毒害,民間還流傳著另一個感人的典故。

唐僖宗年間,發生黃巢之亂,烽火所到之處,屍陳遍野、血流成河。老百姓聞黃巢來,紛紛先行逃跑避難。一次,黃巢看見逃難隊伍中,有位婦人的行徑與常人大不相同。一般人逃難時,總是將年紀小的孩子抱在懷裡,牽著年紀大的孩子。但這位婦人卻是懷中抱著年紀大的孩子,手裡牽著年紀小的孩子。

黃巢感到奇怪,便攔下那婦人,問道:「妳為什麼手牽小的,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含著淚水,指著懷裡的孩子,對黃巢說,這是大伯的孩子,手裡牽的是自己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只能救一個孩子時,她打算犧牲自己的孩子,以保住大伯唯一的後裔。

黃巢聽了,非常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妳快走吧。回去將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黃巢的軍隊看見,就不會傷害妳。」婦人回到城裡,把這個消息講了出去。沒多久,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著菖蒲與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率兵離去,全城百姓因而得以倖免於難。

在危險的緊要關頭,一個平凡婦人的義行救贖了全城百姓。

婦人之所以能感動殺人不眨眼的黃巢,是因為她願意犧牲、擺上的代價是如此地寶貴——自己唯一的親骨肉。而全城百姓若沒有聽從婦人所言,在門上插菖蒲與艾草,也無法倖存。

基督教聖經告訴我們,世人都犯了罪,走向滅亡。但有個好消息,就是所謂的福音:「因一個人的義行,眾人都得到赦罪而獲得生命。」(羅馬書五章18節)神愛世人,祂就像那婦人,為了我們而付出無與倫比的代價——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耶穌基督承擔了眾人的罪,相信祂的人,就像在門上插菖蒲與艾草的百姓,得以被救贖,不至滅亡,反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