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

| | | | 轉寄

斯托得,我們的安西教練──從「踐行」談《心意更新的教會》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在進入正題(斯托得為何像安西教練)之前,讓我先岔開話題,聊聊一個近年來在倫理學界相當被重視的詞:「踐行」(Practice)。

踐行的倫理學

就如同「品格的倫理」這個觀念,讓許許多多倫理學家擺脫「義務倫理」與「目的倫理」的挾制,看見一個人的生命品格,才是倫理所關注的焦點;又如同「故事的倫理」,讓世人發現,一個精彩的故事,往往可以比各式各樣的誡命與教條,喚醒一個人心中行善的動力;「踐行的倫理」,同樣也在倫理學界帶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讓人注意到,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如何對他的倫理操守帶來影響。

什麼是「踐行」?簡單來說,指的就是一些人們所從事的「活動」。登山,是一種踐行;唱歌,是一種踐行;逛街、看電視、開車、游泳,甚至包括我們上班、開會、上網與閱讀,每一個人類可能會做的事情與活動,都可以含括在倫理學對於「踐行」的定義裡。

而「踐行的倫理學」所探究的,就是去分析這些日常的活動,與一個人的品格塑造與生命成長,究竟有什麼關係。在過去,我們分析某個活動,討論人類的某件行為時,往往會從「外在的價值」來評判這個活動與行為究竟有何意義;然而,「踐行的倫理學」則把一個活動行為區分出另外一種「內在的價值」,並且指出,這世界上所存在的每一個活動,都有其內在的效果和意義,會對我們生命當中較為內在的素質,特別是品格與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打籃球與上教會

也許可以用「打籃球」這個我們都相當熟悉的活動,來解釋「踐行」,以及「內在的價值」與「外在的價值」。從「外在的價值」來說,「打籃球」其實真的很有意義:姑且不說那些身手矯健,可以靠著打籃球賺錢,成為職業籃球選手,甚至是 NBA 球星的籃球天才,「打籃球」這個踐行,如何為他們帶來了收入、名望,甚至是世人的眼光等「外在的價值」;就算是一介平民,每天早上運動的時候去打打籃球,同樣也可以強健體魄,讓自己的身體健康。而這些,都是打籃球的「外在價值」。

不過,打籃球也有其「內在的價值」。籃球是個團隊活動,透過球場上與他人的互動,傳球、接球、戰術配合,我們其實慢慢地學習到了許多重要的事物,例如:「合作」、「尊重」、「等候」。這些,都不是眼睛看得見的東西,不屬於「外在」的事物,卻是一個有著正直品格的人,都應當展現的生命品質。打籃球輸了,可以學習如何面對挫折;打到後來沒體力了,可以學習什麼是意志力;更何況還有耐力、決心、專注、勇氣、膽量。就算沒辦法因為打籃球成為明星,我們仍然可以從打籃球的活動中,得到這些數也數不清的寶貴事物。這,就是打籃球「內在價值」。

那麼,如果用「踐行」的概念,來看待教會生活,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教會裡充滿了各種活動,光是每個禮拜天早上的主日崇拜,就由一系列各種不同的活動所組成:一進教會的默禱預備、領會帶領的詩歌敬拜、會眾一起的讀經、牧師的講道、講道完後的默想、回應詩歌、奉獻、聖餐領拜的擘餅、幫初信的人施洗,乃至於最後牧師的祝福、禱告。如果再加上教會週間的各類活動:傳福音、團契或小組時間、探訪、禱告會,更是琳瑯滿目。

然而,成為基督徒久了,上述這些活動不再有新鮮感,「上教會」開始成為一件苦差事。週復一週、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我們重覆著同樣的活動,敬拜、聽講道、領聖餐、傳福音、團契與小組,可是教會人數並沒有顯著增加,教會似乎也沒有太多改變,那些不愛上教會的還是不愛上教會,那些不成熟的人還是繼續不成熟。在教會裡做這些事,意義到底何在?

斯托得的葫蘆裡賣什麼藥?

特別是,當你滿懷著希望,心意更新的教會翻開去年剛過逝,備受世人景仰與推崇的斯托得,在晚年所寫的最後一本書《心意更新的教會》,想要看看這個二十世紀的屬靈偉人,是怎樣闡述他對教會的看法,迎面而來的卻是再一次地強調「敬拜」、「傳福音」、「講道」、「事奉」、「團契」、「施予」這些老掉牙的主題時,真的會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

你不禁要問,《心意更新的教會》不是應該格局更大,視野更開闊?不是應該有著全方位的國度視野,有著 3D 電影般的震撼效果?「敬拜」、「傳福音」、「講道」、「事奉」、「團契」、「施予」這些東西,怎麼能跟「心意更新」扯上關係?

然而,如果我們能夠明白,「踐行」在信仰生命的養成,在品格操守上的「內在價值」,我們就會知道,斯托得《心意更新的教會》不但並不八股,更可說是語重心長,直指問題的核心深處。(放《心意更新的教會》封面)

沒錯,「敬拜」、「傳福音」、「講道」、「事奉」、「團契」、「施予」表面上看來,確實像是老生常談,而就外在價值來看,效果也不佳。然而,仔細一想,斯托得之所以會在他這一生惟一寫過的一本專門談教會的書裡,把這些事情拿出來不厭其煩地再講一遍,會不會正是想要告訴我們,想要成為一個真正能夠更新變化的教會,能夠不斷充滿活力的教會,沒有別的捷徑可以走。再偉大的計畫,再新穎的管理策略,再有創意的教會設計,都不可能換來真正心意更新的教會。基督徒群體想要心意更新,只有靠著落實這六大基本踐行,透過這六大踐行的「內在價值」,協助我們形塑出那更新變化的生命。

運球的教會

這讓人不禁想到漫畫《灌籃高手》裡的一幕。漫畫裡的男主角櫻木花道,天賦異秉,長得高、跳得更高,生下來似乎就是要當個籃球高手。雖然直到上了高中,櫻木才第一次接觸籃球,憑著優異的身材與彈跳力,灌籃和搶籃板就像切豆腐一樣輕鬆自在。如此天才,應該可以直接上場了吧?誰知道,事與願違,籃球隊的教練不但不讓他上場,更要求他拿著一顆球,到場邊一次又一次地練習枯燥乏味的運球基本動作。

這個身材像個酒桶,長得非常福泰的安西教練,為何放著櫻木不用,寧可讓他坐板凳,在場邊練習運球?答案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想要打籃球,如果連基本的運球動作都不會,在球場上,根本就像個廢物。不管跳得再怎麼高,力量再怎麼大,不會運球,連前進後退都有困難。

同樣的道理。《心意更新的教會》裡,斯托得就像我們的安西教練,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地標榜經營管理,如何地看重各樣技巧與手段,只是把六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踐行」羅列出來,要我們不斷地練習。他的用意真是再清楚不過了。想要讓教會虎虎生風,想要讓教會可以不斷地心意更新而變化,就先去做那最基本的事情。很可能,你的教會生活之所以枯燥乏味,缺乏心意更新的力量,綻放不出光和熱,問題並不再於你用的技巧不夠新穎,你採取的策略不夠全面,而是要想想看,自己會不會連最基本的「敬拜」都沒有摸熟,連最根本「團契」那彼此連結的工作都輕忽以對。連福音是什麼都不了解,連聖經在說什麼都沒搞清楚,建築物再大,策略再優秀,人才再多,都不是一間心意更新的教會。

先把各式各樣討論教會的書放下來吧!現在就拿起《心意更新的教會》,跟著斯托得爺爺一起重頭操練這六個最基本的功夫,細細思索每一個「踐行」本身所帶有的「內在價值」,讓這些踐行來模塑你的靈魂、生命、品格,甚至包括你的思考能力、應對能力,你將慢慢從內在發出那心意更新的力量,你的教會也才真的能夠從裡到外地不斷變化,在這世上發光作鹽。

備註:斯托得的著作中,除《心意更新的教會》外,少有直接以教會論為主題做討論的書籍。不過,在某些作品裡,倒是可以在某些篇章中,讀到斯托得對於教會的看法。《當代基督門徒》的第十四章到第十七章,集中討論當代教會與世界,可以作為《心意更新的教會》之延伸讀物;《聖經信息:以弗所書》,則更多著墨在教會的生活層面,深入討論「關係神學」,則是《心意更新的教會》比較沒有觸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