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论坛》

| | | | 转寄

众声喧哗▁在拼音的争论背后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究竟在拼音的争论背后透露出什么样的「问题」?是政治正确的问题、是专业选择的问题、还是国际接轨的问题?是媒体炒作的失焦问题、是语词文字与音节文字的问题、还是工具价值宰制存在价值的问题?

一、检视专业判断的理性空间

首先,笔者不认同双方过于约化地扣对方一顶泛政治化的帽子。因为「汉语拼音」、「中国拼音系统」与「国际性」之间,以及「通用拼音」和「台湾本土拼音系统」与「相容性」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用政治色彩能够随性理解的。其中所牵涉到的细腻历程,包含了语言学上的音素文字化历程、语言的认知学习历程、汉语中心规范地方方言的约化历程。我们的确需要关注台湾在世界环境中的接轨现象,然而,如今让台湾与世界的接轨造成的困扰与问题,是因为非使用汉语拼音所造成的吗?还是使用了通用拼音所造成国际汉学研究的困扰?如果说在语言学习上所造成的国际化的问题,那么现今我们使用的ㄅㄆㄇㄈ反而是台湾有异于国际的注音方式。而此,却不见双方反省?

因此,若以国际化作为这个议题思考的判准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应当采用更为国际语言学家普遍推崇的罗马拼音系统?面对这种拼音所造成的争执与混乱,甚至有语言学者提出应当是更进一步让汉字从「语词」的「文字」现象更新到「音节」,就亚洲的文字转化历程为例,便是日本的「假名」历程,或是越南的去文字表意、采用拼音为文字识别的历程。因为目前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书写系统正是以「音素」系统所发展出来的。今天的台湾社会应当逐渐学习让专业归专业,而政治更专业!我们再回看今天的拼音争论现象,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论式的思考现象?随性地以绿色是通用、橘蓝色是汉语;通用考量本土化、汉语考量国际化,这种属于连续剧中的好人、坏人的两极式思考?这与媒体的失焦炒作,绝对脱离不了关系。

二、检视媒体报导的理性空间

其次,就是这次拼音的争论现象,一如往昔地在媒体的报导中上演着失焦的戏码,媒体不断地将经过意识型态咀嚼过的结论吐出来,企图喂食没有胃口进行深度思考的受众。但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探究的是为什么媒体不愿意培养理性的思考空间?而大众竟然愿意将深度认知的权利随意缴械?

这固然和报业媒体在恶性循环下的市场考量有关,但是我们不得不问的是,难道在现有的新闻篇幅中仅能容纳政治性价值判断的新闻评论,而让专业分析的稿件压缩在篇幅有限的自由言论广场当中!却让没有语言学专业背景的新闻记者、主编,任意剪接、删减真正严肃的论述。具体而言,既然在不可能没有意识型态的价值真空中进行论述,那么新闻议题的设定就应当有一个主动探究的向度,而不是一窝蜂地将新闻议题狗仔队化,使得新闻肤浅化、愚民化。长此以往,受众对于公共议题的反应自然是无动于衷的。我们又何以期待下一个更为良性的选民意识被建立起来,并建构一个更为高品质的公共议题空间?

三、检视工具价值的扭曲现象

最后,就议题的后续发展来看,部分语言学者、政治领袖鉴于国际通用现象的工具价值,明白指出我们应当考虑国际化的问题。「国际化」俨然成为台湾社会议题中,一个最容易取得合法性的论述主题!但是在这个议题中却潜藏着一个严重的全球化中「工具价值决定存在价值」的迷思。

如果说,台湾今天在国际舞台上取得高度肯定的是电子业,应当不会有人反对,但是如果我们将这种科技范畴的工具性概念,误植在语言行为的人文层面里,以为只要藉由一种最多人使用的拼音方式,就能将台湾与国际接轨,实在是相当荒谬的思考方式。因为,今天使得台湾与国际接轨的平台,就器物流通的角度来看,是符合国际市场的「产品」,例如电子产品;就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则是有国际互动能力的「人才」。而他们之间是如何与国际接轨的?就「物」而言,考量的当然是任何一种行销全球都能使用的「同一性」;但是就「人」来说,彼此之所以认识和沟通,却是相互之间的「独特性」!(当然就沟通的形式而言,需要一个相互认知的语言平台,而这个平台不会是任何一种拼音争议的结论,而是真正流通国际的:英语!)因此,如果将人「物化」,所造成的迷思就是:人成了装载语言的工具,而不是使用语言的主人。

语言的形式不过是接轨的工具,重点应是在形式背后的实质。也就是说,究竟在这个声音的背后,想要讲述的是怎样的内容?究竟这个声音是胡吹乱捧的众声喧哗,还是言之有物的字字珠玑?当人的深度价值被广度价值所取代时,美其名是符合横向连结的同一性要求,实际上则是消解了本身存在的独特性。

在巴别塔之后

巴别塔已然在「同一性」上向着人类的历史展示着一种罪性的宿命。如果我们没有正视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并且承认自己的局限,却企图藉由同一性来达成任何一种控制的结果,那么我们就是在踩踏着巴别塔的影子朝着已知的宿命前进。就语言的实质内涵而言,拼音的焦点是工具性的,拼出什么样的概念才是实质性的,在我们的世代当中,充斥着过多的声音符号,却缺乏声音背后的实质意义。媒体如此;政治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