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转寄

圣餐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圣礼的施行是教会的另一个标记。天主教会共有七项圣礼:洗礼、圣餐、坚振礼、结婚礼、授职礼、告解礼、临终抹油礼。教会视圣礼为信徒领受上帝恩典一个极其重要的方式。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会还为了圣礼自有功效或必须视施行者之品德而定争论不休。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教会只保留了洗礼与圣餐两项,其余均予简化。

 加尔文认为洗礼和圣餐是外在记号,是上帝对我们施恩的凭证,通过这些看得见的圣礼可以帮助信徒软弱的信心(Ⅳ.14.1);因此,圣餐最好「常常举行」,因为信徒在领受圣餐时,在圣灵里经历到耶稣的临在,可以坚固信仰,激发赞美与彼此相爱之心(Ⅳ.17.1-4)。

 相当讽刺的是当时被加尔文批评的教会,亦即现今所称的天主教会,目前每周都在举行弥撒、举行圣餐,而加尔文所影响、所领导的长老教会,举行圣餐的频率却大大降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法规规定,教会「至少」每三个月应举行一次圣餐,很多教会却都奉行每三个月一次,好像是硬性规定、不能超过似的。

 图 11-1 显示在回收的问卷中,目前教会采行三个月一次的有 68.8% 之多;多于这种频率的占 18.4%;少于这种频率的占 12.8%(N = 272)。

 对于这样的频率,受访者是否感到满意呢?问卷中亦询及「你认为多久举行一次较好?」 (详见第 8 题),结果有一半 (49.1%)的受访者表示,圣餐至少应该每两个月一次,只有约三分之一(32.0%)的受访者认为每三个月一次就够了(详见图 11-1)。既然教会的法规规定是「至少」三个月一次,而不是「限定」三个月一次,而受访者亦希望有多一点机会举行圣餐,牧师应该可以带头实行,多举行圣餐,纪念主的爱。

图 11-1

    目前教会举行圣餐的频率及受访者心目中的理想频率


图 11-2

    受访者认为长老教会圣餐有达到加尔文所说激发信心功能各种程度之百分比


 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教会在举行圣餐时有没有达到加尔文所说坚固信仰、激发爱心的功能呢?在回收的问卷中,回答「经常有」、「有一点」的比例分别是 17.9%、50.5%,合计有68.4%;回答「很少」、「几乎没有」的比例分别是 25.5%、6.1%,合计 31.6%(N = 279,题目见问卷第 7 题,结果详见图11-2)。

 进一步分析性别因素(见图 11-3),男性受访者认为圣餐「经常有」与「有一点」功效的比例合计 71.1%,认为「很少」、「几乎没有」功效的比例合计 28.9%(N =249);女性受访者认为圣餐「经常有」与「有一点」功效的比例合计42.9%,认为「很少」、「几乎没有」功效的比例合计 57.1% (N = 28)。这种性别差异用卡方趋势检定,其显着水准达 p <0.001。与前面对「牧师敬虔态度」(见第五章)、「信徒与牧师有多少时候用上帝话语在检验圣灵工作」(见第七章)、「教会有否改革」(见第九章)的看法一样,女性受访者回答比男性严格,这可能是女性观察较敏锐、批判性较高之故。

 比较不同事奉工场的受访者的填答(见图 11-4),「在教会事奉者」认为圣餐「经常有」与「有一点」功效的比例合计 71.8%,认为「很少」、「几乎没有」功效的比例合计 28.2%(N = 223);「不在教会在机构事奉者」认为圣餐「经常有」与「有一点」功效的比例合计 53.9%,认为「很少」、「几乎没有」功效的比例合计 46.1%(N = 52)。这种差异用卡方趋势检定,其显着水准达 p= 0.032。

图 11-3

    比较男女受访者回答教会圣餐达到激发信心功能各种程度之百分比,p <0.001


图 11-4

    比较不同事奉工场受访者回答教会圣餐达到激发信心功能各种程度之百分比,p = 0.032


 再看年资的因素,如果把受访者担任传教师的年资分为0-5 年、6-15 年、16-25 年、26 年以上等四组,他们回答圣餐「经常有」与「有一点」功效的比例分别为 57.9%、75%、 57.1%、82%,回答「很少」与「几乎没有」功效的比例分别为42.0%、25.0%、42.9%、18.0%(N = 69、72、49、50)。从图 11-5 可以看到四个不同的年资组圈选各项的比例。看起来年资较浅短的,亦即比较年轻的,比较不乐观。这个趋势用曼特汉杰尔的线性相关(Mantel-Haenszel test for linear association)来检定,其显着水准达到 p <0.001。这究竟是因为年资较浅的比较具有批判性,或是教会的风气一代不如一代,现代的人领受圣餐比较难达功效,我们不得而知。

图 11-5

    比较不同事奉年岁组认为教会圣餐有否达到激发信心功能之百分比,p <0.001


 至于族群因素,在这题并未造成什么影响。

 整体来看,有将近三分之一(31.6%)的受访者认为,教会的圣餐很少或几乎没有达到它的功能。这要怎么说呢?教会举行圣餐的次数已经够少了,又流于形式,实在令人感到遗憾。看来我们除了需要热切祷告,祈求圣灵复兴教会之外,也需要研发几种打破「形式」的方法,供各教会斟酌信徒灵性光景来参考使用。目前圣餐礼拜由于和洗礼同时举行,如果牧师讲道又未精简,整个礼拜时间拉得很长,信徒不易集中精神。或许时间的控制、程序的安排、讲章的配合都需要费心,才能达到效果。

 礼仪如果只有虚假的外表,没有实质的功能,这样的礼仪恐怕陷入假敬虔,有不如没有。但是如果因此而省略许多礼仪,信徒失去提醒的机会,恐怕又会失去异象,甚至丧失信仰,这又是另一种极端。改教之后,基督教既然已经省去许多礼仪,简化到只剩洗礼与圣餐,就必须好好奉行并擅于藉机会教导其真义。

 对于新台湾文化的思考也是一样,先尽量简化各种仪式,所留下来的重要仪式则不应失其庄重。例如慎终追远,基督徒既然不跪拜或祭祀祖先,却应该考虑在每年祖先生日时向子女讲述祖德遗训。又如过春节,全家团圆献上感恩,却不应大吃大喝、放鞭炮或赌博。结婚时固然应该在上帝和世人面前有誓约仪式、照相纪念或茶点,却应减少大宴宾客、讲究排场之浪费。办理丧事宜庄重简单,不必像民俗一样拖长时间,甚至雇用电子琴花车等不合宜的作法。基督徒除了在这些事上率先遵行之外,更应该影响四周围的人。最好能够分享耶稣基督的福音,如此一来,这些就会慢慢有改观了。

 加尔文非常重视圣餐,视之有如「可以吃喝之上帝的话」(IV.17.8),而且是基督徒信仰滋养的必需品。因此,就圣餐次数而言,加尔文个人期待最好每周都有,不料受访者所知现今长老教会竟然有接近七成采行三个月一次,亦即一年四次,不只实行与期待有落差,现代信徒期待与加尔文期待亦有落差。

 由于圣餐不只由量方面考虑,也必须由质方面考虑,超过三成一认为目前圣餐达到坚固信仰与激发爱心是负面的,在如此高比例对圣餐成效印象偏向负面,似乎解释了为何现代信徒期待圣餐次数与加尔文有落差,「质」与「量」是交互影响的,品质好的聚会必然引发聚会次数的期待偏高,反之亦然。

 加尔文主张当领受圣餐时,在圣灵感动里人所吃喝的是主耶稣基督的身体与血,因此亦可将圣餐礼拜视为追求圣灵感动的特别聚会。在灵恩运动风行之下,有些信徒期待教会另外开始有追求圣灵的聚会,或者带人参加追求圣灵的特会,似乎对于圣餐礼拜的功能一无所知,十分可惜。然而,加尔文主张成功讲道,讲道者与听道者必须分别负一半的责任,亦可应用于成功的圣餐礼拜,牧师与信徒必须分别负一半的责任。

 假若信徒对圣餐礼拜无所期待,甚至态度轻率而抱怨礼拜时间延长;假若牧师对圣餐礼拜准备不足,未能将整体礼拜做充份设计,只是行礼如仪,好像在一般礼拜之外再加上一段冗长的补编,的确难以想像这样的圣餐礼拜会带来深刻的感动。

 当「质」不佳时,势必影响到「量」,以致三个月最少一次圣餐礼拜的规定,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似乎成了三个月最多一次圣餐礼拜。

 法规以「下限」来规定圣餐次数是智慧的选择,如果圣餐礼拜的功能充份发挥,众人由圣餐礼拜大大得到帮助,因而期待次数增加,在此情况下,「上限」是根本不需要设定的。


 ▲讨论与分享:
  1. 你喜欢参加圣餐礼拜吗?为什么?
  2. 依你观察,我们教会的圣餐礼拜能否激励信徒信心?
  3. 如何才能使圣餐礼拜达到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