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小小 2009.02.15
我家的才藝學習,原則有四:「當事人自己喜歡、離家近、費用低廉、師資優」。
當事人喜歡,當事人決定,這佔首要!曾有數位小孩向我怨懟著,「都是爸爸要我學鋼琴」、「都是媽媽強迫我學小提琴」。我聽了,當場浮上的兩個相互拉扯的意念。一來非常可憐同情這些孩子,連才藝這麼好玩的東西,竟因被迫學習,而失去原本該有的樂趣。二來是,有沒有搞錯阿?我們大人賺錢那麼辛苦供你們學才藝,反倒還被埋怨數落,真是招誰惹誰。便暗暗立志,絕對不讓這種不幸發生在自己家裡。
其次,離家近,是避免浪費時間。每個人都時間有限,交通時間若佔去大半,自然會犧牲其他,通勤本身更會耗費不少體力,反倒得不償失。這是出自高中的痛苦經驗。考上第一志願,高興沒幾天,馬上發現每天通勤時間得花掉我兩個多小時。別的同學可以用這兩個多小時讀很多書、或是學才藝、休閒,我卻擠在人滿為患的公車車門邊,只能背些英文單字。成績怎樣拼,都追趕不上其他同學。因為考上第一志願的,個個都是愛讀書的。
第三,費用必是佔支出的小部分。我沒有藝術家那種浪漫,窮極潦倒還搞文藝。最後,師資優,指的是老師必須對於自身的才藝與授課,擁有強烈的熱情,能感動他人。這種老師才有辦法讓學生跟隨,跨越學習的辛苦,挖掘埋在底層下的高度樂趣。
在滿足這四大條件下,兩個孩子參加了學校國樂團。姊姊選了柳琴、弟弟選大提琴。不過,團長老師的熱情,有如八月天豔陽,遠遠超過預期。
她終年無休,學生也幾近無休。當學到可以去比賽的程度時,一週有三天練到晚上七點才回家(最盛時期練到晚上十點),週六練一整天。全年只有暑假放假兩週,其餘時間,每天上午都要到校練習。團長老師指導練習,不收分文。家長只需付負責個別課費用,價格也比外面行情便宜許多。
強將手下無弱兵,他們年年全市第一,全國前三名。甚至有一年,還跨組報名職業隊(要考試才能進去的音樂班)比賽,竟然還擊敗對手,勇奪第一。但,這種福氣並非每個家庭都能承受,一些家長憂心孩子課業會跟不上,便要求退出。
當然,我也不是毫無顧忌、全然安心,但孩子的路是他們自己選的,姊弟倆雖練到手指破皮,但成就的滿足令兩人都不願退出。我尊重他們的決定,不希望將來有一天,聽到「都是爸爸不讓我學柳琴」、「都是媽媽強迫我放棄大提琴」這類遺憾,就是設法從旁協助。
然而,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需要多一點時間,該去哪裡找?現實生活中,沒有小叮噹的「時間銀行」這種道具可提存時間。我只有將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提早傳授給他們。
列印一週生活時間表格,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時間有哪些空檔,接著告訴他們怎樣利用瑣碎時間,提早先做完既定功課,這就相當於時間儲蓄。好比利用星期六日,將一些可以先寫的功課完成。平常,則在學校利用下課或彈性課時間寫些功課,回到家就可較為輕鬆。
小學三年級的弟弟最厲害,常常回到家,功課都已經在學校完成了。只需要檢討訂正錯誤後,就可以下樓找老公公下棋,甚至還有時間學國術。五年級的姊姊,則是剛好保持課業平衡。
當然,有個前提是,我以為「小學生」不需為了跟人拼成績排名,追逐拿高分,耗費太多時間在不斷反覆練習上;只需要真的弄懂搞通,成績中上即可。那是因為現代的知識翻新太快,在學校學的,出社會可能很多都用不到。要建立的是讀書法、自我管理、人際互動,以及各樣的好品格。而這些項目,諸如注意力、想像力、邏輯思考能力的培養,皆非侷限於課本裡。
時下有句話:「小學生應該快樂學習,涉獵多方領域。」那是因為,「玩」更是一種學習的實踐與驗收。所謂的書呆子,就是指課本知識無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上。而造成這問題的,很多是來自父母剝奪他們玩耍、遊戲的機會,以致於無法自然地綜合運用上述這些能力,在生活裡學習解決問題。
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因為不懂時間管理,平白浪費許多時間在沒意義的瞎玩胡鬧上。兩個孩子則是很早就知道人生充滿 trade-off,不斷地進行選擇。這段時間若選擇學才藝,就不能看電視;選擇游泳,就沒時間打球;選擇學好英文,勢必就會壓縮看課外讀物、提升作文能力時間,以及學台語的時間。更別提數學、自然科學、社會文化也得涉獵。他們很早就能體會到,在決定獲得什麼的時候,自己也將會失去什麼。
盼望他們在時間管理過程中,不斷透過檢視與調整自己,生命因而成長與蛻變。從中探索找出各自的性向、興趣,瞭解上帝對一己的計畫,好為主擺上,完成這一生的使命。誰說大人才需要時間管理?小孩子也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