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生活》

| | | | 轉寄

勝過善惡的愛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曾聽過一個有關亞當、夏娃的故事。大意是亞當和夏娃原本很愜意的住在伊甸園,園中有各式各樣的樹,樹上也結滿了果香撲鼻,令人垂涎三尺的果子。有一個很令人好奇的地方是神特別吩咐亞當: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喫, 只是善惡知識樹上的果子,不可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

這故事的結局大家大概都知道:就是亞當夫婦最後受了蛇的誘惑,吃下這善惡知識果,使罪進入他們的肉體 (也就是血氣),導致「靈」死,被逐出伊甸園。

可你知蛇是怎樣誘惑他們的嗎?蛇對他們說:你們不一定死; 因為神知道,你們喫的日子眼睛就開了,你們便如神知道善惡。

這就讀來令人納悶了,善惡分明不好嗎?難道神希望人們是非善惡不分嗎?

後來年紀漸漸大了,在社會上經歷許許多多的事,也看到了人心的良善和險惡的許多面,才體會到當年神要亞當吃生命樹的果子的用意;因為「生命」就是「愛」。

有「愛」,使得許多事情是不能像黑白、善惡分得那樣清楚。愛不但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而且還要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唉呀,這些根本不是嫉惡如仇、善惡分明的人能夠做得來的。

一天讀到新約聖經有段提到「罪」的內容。使徒保羅是這樣說的:「罪」藉著誡命得著機會,叫諸般的貪心在我裡面發動,因為沒有律法,「罪」是死的。 我以前沒有律法是活著的,但是誡命來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那本來叫人得生命的誡命,反倒成了叫我死的。這讓我拍案恍然大悟,突然有了亮光,了解到「罪」的涵義。

原來所謂的人人皆有「罪」性,這「罪」是中性的,它是「善」和「惡」的結合體。也就是說在罪裡面,有「善」就有「惡」。所以當那天想要行「善事」時,例如孝順父母、奉公守法、努力工作等等人人認為是好的道德標準,遵照所謂的「律法」而行,「惡」也同時悄悄的被啟動。這是因為「罪」存在人的肉體,在血氣,有牠就有善,也有惡。

為何如此說呢?當人有心做好某一件事,勤奮「行善」時,無形中珍賞自己努力的善行,產生了「比較」,成為蘊育自我膨脹意識的溫床。這和純粹以愛來做出發點是全然不同的,愛是心甘情願的付出,沒有期待的收穫。如果沒有花費心思在這「善事」上時,自然也就不會注意,以平常心看待這些善事。

幾天前,也趕熱鬧到電影院看部熱門科幻片,阿凡達。片中有位邪惡上校,虎背熊腰的造型和玩具總動員的那位一模一樣。當然,這位上校幹了許多壞事,為了採礦,屠殺手無寸鐵的納美人,最終的下場也蠻符合觀眾的期待,被酋長的女兒用兩箭穿心射殺。當箭穿刺上校的心房時,許多觀眾情不自禁的拍手叫好。可是,我們知道殺人是件大惡事啊!看見人被殺,為何會如此的大快人心呢?上校雖壞,但也是個有生命的人。

這就是我們的「善」心被電影激動起來。納美人被邪惡上校以高科技武器屠殺時,我們血氣裡的的正義感浮現出來,恨不得為他們復仇。在這時,惡也被啟動,看見上校被殺,竟然拍手歡呼。平常我們都很理性,說壞人做壞事,我們不能報復也跟著做,不然不是和他一樣壞了嗎?可是在此時,殺人居然能大快人心。

在政治上,有些廢寢忘餐的工作狂,特別是掌握權柄,當上單位主管的,喜歡嚴詞批評其他同事的工作方式。因為他們投注了相當多心力,看不慣沒有像他們一樣賣命賣力的同事,毫不留情藉由各項行動來打壓這些「懶惰」的同事。在這樣的心態驅使之下,為了壓迫對方,各種手段都會使出來,能將一個人的「惡」性活生生、血淋淋的表現出來。

報載政黨交替之後那麼久,現任掌權者仍汲汲追溯前任執政者基於不正確的心理:「為了台灣賣命打拼,污點小錢也不為過」所產生的惡行。不過說句老實話,追究污錢不是怎麼大的事,引發的民憤才是重點。這些,若不快快讓它過去,那一而再、再而三雙方由於對立激發出來的惡意才是真正可怕的。

老殘遊記裡有段話頗耐人尋味:「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

這就是清官努力行「善」的結果。那存在他們血氣的「罪」,毫不客氣將「惡」同時也彰顯出來,引導做出殺人、誤國的事。

政黨更替,是普羅大眾意念的抉擇,但是民眾的期待是能營造個充滿愛的溫情,充滿活力、讓人有尊嚴活下去的社會,不是要政客們上台後藉機進行報復行動:昨日你把我搞得黨產盡失快要亡黨,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何況才八年,嘿嘿嘿。

尤有甚者,樹立以自己認為「善」的標準來成為社會的標準,引發一次又一次的惡行,雙方彼此互相毀謗、擊打、追殺。這樣只會讓我們的「愛」嚴重失血,喪失了那份能互相包容、相信、盼望、忍耐的心。現在該要攜手熬過這個酷寒的經濟嚴冬,讓大家都活過來才是重點。過去的種種心結,蠻需要個包容心來忘記,耐心的迎接充滿信任的盼望,以愛來勝過善惡。

歡迎參觀作者的部落格
本文版權屬於作者個人所有,如欲轉貼,請徵詢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