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恩拾 2008.03.23
夏娃與丈夫亞當被逐出伊甸園,該是她的人生最大的打擊和損失。她離開伊甸園以後的心情和生活如何,我們不易得知。但可確定的是,她生兒養女,並活了很長的歲數,她成了一個母親。
夏娃生第一個孩子,給他取名叫該隱。她解釋命名的原因是:「藉由主的幫忙,我生了一個男人。」(英文譯本)該隱的意思是「得、擁有」,這個名字很能反映她的心境,以及靈性真相。
她剛失去好處與祝福;美麗的伊甸園可遠觀而不可入,與丈夫之間天真純潔的互信關係也一去不復返,轉成羞恥與不信賴。擺在面前的是蛇的仇恨尾隨在後,以及生產的苦楚將伴隨懷孕的喜樂臨到。
除了丈夫還在,她失去太多了。如今得到一個兒子,是她最能抓住放在手中的真實感受。
■ 一再失去的悲劇
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初期,靈性似乎沒有太大的悔改更新。她為頭胎兒子的命名,可見端倪,她的心態是:「上帝做祂該做的,我做我該做的」。上帝幫了我一些忙,但我(I)也憑藉自己生了一個男人。
只是沒料到,這個男人日後竟然帶給她的家庭莫大的災難─殺了她的另一個寶貝兒子。夏娃得到一個勇猛的男兒,代價是失去一個敬虔且善體人意的男孩。
夏娃前半生想要得到的東西何其多: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如上帝一般、眼睛明亮、享受花園的好處與榮耀,還要生一個男人。但她失去的又何其多:生命樹的果子、與上帝相像、眼見羞恥、離開花園聖殿,還失去兩個兒子。
該隱殺了亞伯,悲劇發生後的夏娃其心情可以想見極驚懼、傷痛。再加上該隱被上帝驅逐,離開父母和家鄉,夏娃的感受應該是:虛空的虛空,一無所有。
■ 抓不住的哀傷
夏娃原來想要抓住一切,卻失落得精光空無。我們雖沒讀到她發出懺悔的禱告,但當過父母的人都能聽得出,她內心必有的哀傷與哭嚎。
日後,該隱如果還記得帶他的子孫回來探視這個老母親,那些回來的兒孫們,靈性與品格看來更令人失望:在他們的文明成就中沒有上帝的影子,在他們建立的城堡中深藏著對別人的防備、不信任與惶恐。這些人實在難以給她更多指望和歡樂。
夏娃這個母親,經歷了個人靈性深處的悖逆與挫敗,又親見後代的邪蕩和兇暴,還握住什麼?當扭曲的鎖鍊把整個該隱家族,捆鎖得看不到人性的天真和純潔,夏娃抬頭望天才看見:上帝是唯一盼望的所在─她又懷孕了。這回雖然仍有生產的苦楚,卻也有新生命的喜樂與盼望。
■ 一切都是上帝做的
夏娃生下塞特,她解釋說,「上帝另給我一個兒子」。我,不再是主格(I)─強調主體、主權、自主的我;而是一個受格(me)─接受者、沒辦法再靠自己去得、無法再主張自己的我。她所能得到的,是接受的、是設定的,是他者的賜與。
夏娃第三度給孩子命名,由要和得,轉成接受賜與。這意味她為自己的靈性轉折,做了一個誠實的註腳。
她認清只有那位跟她立約的耶和華,是掌管一切、賞賜一切的上帝。她需要回到受造第一天起初的地位:接受而非索討,順服而不要跨越界線。不是「上帝做祂該做的」,而是承認一切都是上帝做的。
■ 後代學會倚靠上帝
夏娃靈性的轉折,給整個家族帶來更新與屬靈的健康:她的孫子是以挪士,意思是「軟弱的人」。只有人認識到自己是軟弱的,才會藉著禱告呼求去倚靠上帝。
以挪士取代了會獻祭的亞伯,成為一個會禱告的祭司。他的後代有以諾、挪亞、大衛和耶穌,都是會禱告、會倚靠上帝的人。夏娃靈性的轉折,帶來深遠的影響力。
我們的靈性歷程也會重複夏娃的經驗:奮力要抓住一切的好處,卻跨越了順服神的邊界。我們為自己蓋了一個小廟,裡面供奉著上帝──我們藉助神的力量卻也在利用神,為自己創造福祉。
直到有一天,我們認出來,祂是創造主,永恆的他者,我只是受造者。祂是我生命中的主格(I),我是受格(me)。除了接受賜與,剩下的就只有順服,這才開始經驗到靈命的轉折。當我們承認自己是弱者,向上帝謙卑地禱告呼求,就是這個轉折發生時最重要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