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育》

| | | | 轉寄

活潑的教學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如果讓你選一門課有不同的講員使用不同的教學法,你會挑哪一種?

□ 活潑的教學 □ 嚴肅的教學 □ 好笑的教學 □ 好玩的教學
□ 枯燥的教學 □ 改變生命的教學 □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我們尋找某種教學法的目的在哪裡? 聖經教導可經由我們「設計」嗎?

1. 使學習者在知識、態度、及行為上得到成長。
2. 激發學習動機。
3. 依照學生學習能力,有效傳達與溝通。

教學方法百百種

演講法、問題教學法、複述背誦法、測驗法、發表教學法、
腦力激盪法、小組研討法、辯論法、座談法、遊戲教學法、戲劇法、
實地考察法、研經法、影片教學法、製作研究計畫、講故事…
講故事就有:直述法、間述法、倒述法、擬人法…

教案製作、確立教學目標的重要性

具體目標:
認知層面(To know )、感受層面(To Feel)、實踐層面(To Do)

最後

(1)必須明白自己是在做生命的教導與服事
(2)教學的技巧並不是最重要的,要緊的是你裡面基督生命的流露
(3)每一次的講述,都是一個『機會』,要全力以赴
(4)做一個忠心的僕人

 
內容

前言:

  我聽過這樣一個關於地獄生活的故事:在地獄裡的人,因為大家都很無聊,除了痛苦以外沒事幹,所以大夥兒就靠講笑話消遣來渡日。可是講了幾百年幾千年,笑話差不多都講光了,所以他們把笑話都編上號碼,只要有人講出某某號碼,大家就知道那是什麼笑話。有一天,來了一個剛下地獄的新人,他看到這種情形,感到十分新鮮。結果一群人圍在一起,第一個說,我講 24 號,大家都爆笑起來;另外一個人說 348,下面又一陣大叫大笑。新來的人想,只講這樣就可以笑,我也來講一個數目更少的笑話。他說講 105,結果全場的人安靜得很,竟然沒有一個人笑,令他覺得很恐怖。結果有一個人下評論說,說笑話嘛,通常有「會講的」跟「不會講的」區別。真的,同樣一個笑話,有人講來很好笑,有人講來就不好笑。其中的差別在那裡?是講的人的技巧呢,還是講的人本身就很好笑?事實上講笑話這種東西應該是蠻活的,是可以學習的。

一、你喜歡哪一種教學法?


  當老師一定要很活潑嗎?如果讓你選一門課有不同的講員使用不同的教學法,你會挑哪一種?活潑的教學還是嚴肅的教學?

  為什麼大多數的人比較喜歡選活潑的課?比較不會睡著?(要是我,我就喜歡又嚴肅又活潑的課,一笑) 活潑教學的關鍵是人呢,還是他的教學設計?一個嚴肅的人也可以教一個活潑的課程嗎?這是有可能的。

  我們常常覺得如果要帶唱歌的話,就找那活潑的人來帶,上起來一定會很活潑;或者說主日學要挑老師,我們常認為如果一個人很活潑,找他來教絕對沒問題。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人常常有不同的行為表現。

  到底「活潑」要如何界定?是因為這老師的特性很活潑?或者是他設計的課程活潑,讓你很能吸收?這就是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活潑的教學會讓你覺得有吸引力,是因為老師的動作很多,或者是他會運用課程內容使它活潑?當然,「課程」和「人」都很重要。如果是一堂「改變生命」的教學,但是教的人板著臉孔,效果一定會打折扣。

  剛才我們已經談過活潑的教學、嚴肅的教學。你見過好笑的教學嗎?我遇過一位理則學的老師,他上課時百分之八十都在講笑話,他的重點濃縮起來並不多,而我們都只記得他的笑話而已。好玩的教學是指上課當中有一些活動讓你參與,讓你感到非常愉快。還有因著某種因素就有可能呈現出枯燥的教學、改變生命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等等。

  原來課程方式完全操控在老師,你可以讓它非常活潑,也可以讓它沈悶,但也可以很嚴肅地讓聽的人感動。只要你的目的一決定,教學的型態就會隨著出現。我在系上是很有名會耍寶的老師,我會拿出各種方式來取悅學生為的是讓他們有吸收。這是靈活的教學,各式各樣的方法都能採納運用。

二、我們尋找某種教學法的目的在哪裡?
  聖經教導可經由我們「設計」嗎? 教學通常是把我所知道的東西傳授給那個人,他領受了,教學就達到目的。但是在實際上,除了把知識教給那個人之外,我覺得有三樣是很重要的:
  1. 使學習者在知識、態度、及行為上得到成長。
  2. 激發學習動機。
  3. 依照學生學習能力,有效傳達與溝通。
1. 使學習者在知識、態度、及行為上得到成長。

  就是在一般的課程中,這一點也是很重要。我在東吳大學教的是日語會話,全部是要動嘴巴的,總共 4 學分,被我當掉是很危險的哦。為了拿學分,學生必須學習演練純熟的語言技巧。除了在語言技巧上有進步之外,我還非常重視學生態度上的改變。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思想很前衛,有的學生甚至巴不得墮落下去。我的課程雖然在講會話技巧,但是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念,我也希望他們有正面的更新。

  這是在一般的世俗大學,在主日學更是需要這樣。我們不是傳達聖經的故事內容或知識就完了;在主日學,學生知道故事之後,我們更希望他能發現這個故事跟他有重要關聯。以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故事來例,讓他知道這跟他有關係,進而產生行為上的成長和改變。

2. 激發學習動機。

  為什麼要有靈活的教學,第二個目的就是要刺激學生「想要學習」的動機,希望再多知道一些。你有權利讓你的課上得學生都昏睡,不用笑,這是你的權利,如果你真的做到的話,那真是你的特異功能。你也可以讓他們睜開眼睛想要多聽一點,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我們可以期待大學生讀書能夠自動自發,那為什麼我這個做老師的上課還要取悅學生呢?因為要刺激他們的學習動機,使他們覺得:對我很有幫助,很想要繼續再上下去,不會覺得枯燥。

3. 依照學生學習能力,有效傳達與溝通。

  我們在教學上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依照學生的學習能力 (不只是按年齡而已),來做有效的傳達與溝通。3-5 歲的幼稚班絕對跟 12-13 歲國小六年級的孩子不一樣;如果你要教的是高中,跟社青的教導又不同,必須依照他們的需要和吸收能力去調整你的教學目的。你可以非常活潑、靈活,在任何年齡層都一樣。

  你認為聖經教導可以經由我們去設計嗎?依照年齡來教導學生所需要的,那就必須經過設計。設計並不是要把聖經的話每句都改掉,變成搞笑的。聖經沒有記載的事情,你不可以隨意更改,但是你可以因為學生的需要而做分析。

  舉例來說,我不吃魚,因為我小時候被魚刺梗到好多次,從此就不敢再碰。我只吃兩種魚,吻仔魚和土托魚;吻仔魚可以全部都吞進去,土托魚的魚骨頭很大,比鱈魚還沒刺,只在中間有兩根十字型的粗骨頭。我後來被我婆婆訓練,她是專家,她可以吃魚頭,而且吃得乾乾淨淨的,剩下來的骨頭幾乎都可以做標本了,所以她吃魚都是整隻吃。可是我不行,這方面我是初學者,我必須吃有肉沒有刺的地方,太肥的也不敢吃。像虱目魚,我只吃肉,我婆婆就說,啊,你是外行的,要就吃魚肚,它最肥、最好吃了。初學跟高級的專家就是不同。你會拿什麼魚給嬰幼兒吃呢?虱目魚?不會,你當然會拿全部沒有刺的、幫他處理過的魚肉。我通常把它弄得又細又碎,確定沒有刺,才給幼兒吃。可是給我婆婆就不用,她是吃魚專家,整隻給她,她一定會吃得非常乾淨。

  解釋聖經也一樣,你不是把它變形,而是挑容易的給初學者。深奧的部份讓高段的人自己去啃、去嚼,像吃魚一樣,把皮炸得酥酥的,甚至連尾巴都吃進去。所以我們的教學設計是照著學生吸收能力的範圍、照著他的需要、他能夠接受的範圍來做。但年齡漸漸增長,他自己就會挑戰自己去接受難度高的。因此,與其說這是設計,不如說我們是在幫助學生好消化,因此必須依照學生的能力,讓他能夠有效的吸收。

  為什麼在教學上要做許多方式的改變呢?一方面是讓他有興趣聽,一方面是要他很容易就接受。你不能對幼稚班的學生說,三位一體上帝就是聖父上帝、聖子上帝、聖靈上帝;聖子上帝也是上帝,但他不是聖父。這樣講一定會把孩子們搞糊塗了,這個觀念連成人來聽都還覺得困難,更何況是幼兒。在他們那個年齡,你最需要講的是天父好愛你,像爸媽一樣愛你,並且用手抱抱來表達這種感覺。這種話或抱抱的動作如果用在成人主日學,學生一定會感到很奇怪,你把我當成什麼人了。但是是對小孩子,你用手來做輕輕地抱你、搖你的動作,或者講到一朵花時,用鼻子用力聞,好香,他一定很能領會。這就是照學生年齡的需要去做。

三、教學方法百百種
  在座的人有沒有人喜歡烹飪?你有沒有發現你們家有幾把刀?五隻以上?我們家先生很喜歡買刀,看到就買,雖然家裡已經有很多把了,還是買。不過不同的刀用途不同,鋸齒型的切麵包用,切肉片的或跺肉用的刀都不同。再說,你們家有幾個鍋子?有沒有超過五個?當然!它們大小不同。你有沒有注意到媽媽在煮一頓飯時,是否全部的鍋子都出籠?不會的,通常都只有一、兩個比較常用的。像我最常用的是平底鍋,還有炒菜鍋一定要用,還有煮湯用的,就是那三個,還有一大堆都放在下面,甚至蓋滿了厚厚的灰塵。刀子的出現率也一樣,可能某兩把是最常用。我們家刀子很多,有二、三十隻,會不會說看心情決定用那一組刀子,今天心情好就用 A 組,明天心情不好就用 B 組?不會的,每次還不是都用那幾隻。那為什麼需要那麼多?有些是在特殊場合用的,刀子或是鍋子都一樣,其他的廚具也一樣,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那些龐大無比的蒸籠才會出來。用筆也一樣,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用到特殊顏色的筆,或者那隻筆根本就是要帶去給別人看的。在特殊情況才要用到特別的東西,那就是你的技巧之一。

  有一個新婚的太太,把蛋煎焦了,怎麼辦?她對先生說:「老公,對不起,蛋焦了。」先生說:「沒關係,沒關係,我還是很愛你。」第二次,她又對先生說:「老公,對不起,蛋又焦了;但我還是很愛你耶。」先生說:「沒關係,沒關係啦。」這樣煮了二十年,還是繼續煎焦。她很有愛心,非常愛她的先生,但是她的技巧非常地爛。這樣看來,真正有愛心的是她的老公,居然沒有跑掉。教學上如果我們很愛學生,可是我們的技巧一直是在煮焦了的狀況,而學生還是每週都來,有愛心的是你的學生;講得那麼爛,他還是來。如果你能夠在技巧上有所改進,那才是真的愛你的學生。

  技巧有很多種,但是要以愛為出發點。因為你愛學生,所以希望提供他們更有效的學習。哥林多前書 13:1 說,「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那一段是在說,我即使有很多講故事的技巧,像一個能夠行異能的人,知道各式各樣的知識,講道時非常有能力,可是沒有愛,就變成一種誇耀、表現。「今天我的學生都沒睡著耶,天啊,我太會講了!」不然就是誇耀,不然就是咒詛:「你們這些罪人呀,你們作惡,你們會下地獄!」你講的是真理,可是沒有愛,那就變成咒詛。

  愛在知識以上,但只有愛,沒有技巧,還是不夠的。能夠在技巧上改進,是為了有效的學習。教學的方法有百百種,今天我採用的是演講式的,因為受到時間限制的關係,沒有辦法把二十多小時要講的東西全部示範給大家。在台灣神學院我教「講故事的技巧」,總共有 26 個鐘頭,我就可以做很多的實習。

  在東吳一個學期有 128 個鐘頭,學生看錄影帶看得很過癮。這是因為我有充裕的時間,可以用各式各樣的方式,跟學生一起學習,把我認為有效的方法,來讓學生吸收。你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以下所列只是一些例子,其實還有更多:演講法、問題教學法、複述背誦法、測驗法、發表教學法、腦力激盪法、小組研討法、辯論法、座談法、遊戲教學法、戲劇法、實地考察法、研經法、影片教學法、製作研究計畫、講故事…等等。講故事又有:直述法、間述法、倒述法、擬人法…等。

  還有佈道會和培靈造就會,二者性質不同,因為它們的目的不同。目的不同的話,你就會挑選不同的鍋具來使用。如果你和我一樣,從頭到尾都用那一把鍋的話,偶爾可以換另外一隻,效果會不錯。因為我很熟習這一把,所以每次都用這把鍋子,但是有時應該換換方式。例如今天煮的東西用微波爐試試看。你知道嗎,排骨雞肉多簡單,用微波爐六分鐘就解決了。排骨跺一跺,用豆瓣和蒜頭醃一醃,保鮮膜一包,六分鐘就好了。如果用蒸的,至少也要三十分鐘以上,因為你換了一個技巧,就會發現它很有效。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微波食品都好吃,有的東西需要慢慢燉個一兩個鐘頭。你可以選擇適合的方式來做。

  如果你所接觸的是國中以下的學生,包括小學和幼稚班,要講故事的話可以用的方法非常非常多,我以上所列的只是我最常用的一些方法:直述法、間述法、倒述法、擬人法。直述就是直接說,例如耶穌看到撒該,叫撒該趕快下來。間述就是我邊講故事,但是邊扮演那個人:撒該就爬到樹上,「唉,這棵樹怎麼這麼難爬。唉唷,好重哦,原來我的屁股這麼重。」他上去,到處看,「咦,耶穌走過來了。」耶穌來到樹下,抬頭看他,說,「撒該快下來!」「咦,他怎麼知道我的名字?」這種講法是我們在演撒該的角色,講出他說的話。這就是間述法。

  倒述法是什麼呢?照字面來看,就是從後面講到前面。你最怕的是這種情形:「各位小朋友,大家好,我今天要講的是挪亞的故事。」「啊,我知道,我聽過了,上帝叫他去造船。最後大家從船裡面出來,上帝給他們一個彩虹,故事就結束了。」遇到這樣,怎麼辦?要怎麼帶?你可以說:「對,你知道彩虹,這很重要,就是因為那條船的緣故。為什麼他們要坐船?你知道嗎,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你知道他們在船上幹嘛嗎?玩撲克牌對不對?還有很多活動。」這就是從後面講起。為什麼大家在船上那麼久?因為雨下個不停,還有雨水都不退,他們就在裡面一直玩一直玩。可是我相信他們都一直在禱告,禱告時有很多的感謝,也有很多的悔改和認罪。神為什麼會讓這種事情臨到他們呢?像這樣從後面往前推。孩子已經對故事情節完全知道,你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告訴他,重要的信息就是上帝的慈愛。最好在邊講故事的時候就講重點,而不是在結論時才說:「小朋友,所以我們要信靠上帝哦。」這時大家可能已經都亂成一團了,沒辦法聽進去。重點要在情節的過程中就塞進去。

  擬人法是什麼呢?把大自然的現象用人的眼光或角度表達出來,就像樹可以講故事,一條魚也可以說故事。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因為要搞笑、製造特殊效果嗎?這是要他們用很不同的方式去想一個真理。這種方法可用來對付牧師兒女,他們故事聽得太多了,很不好教。你們遇見過牧師兒女嗎?我就是PK (pastor's kid)。如果你們碰到好的牧師兒女,那就很恭喜,如果你碰到像我這種的,就很麻煩。從在媽媽的肚子裡我就去教會,聖經故事不知道聽了幾百遍,老師每講第一句話,我就可以在 30 秒以內解決一切,老師很可憐。我實在沒辦法呀,每個禮拜都來主日學,不只這樣,回到家還有家教,爸爸會說:「來,把聖經拿出來。」完蛋了,又要作家庭禮拜。這樣惡補出來的學生,不會厲害嗎?甚至當老師說,我們跟弟兄姊妹之間要有很好的交通。我就接著說,「交通」原文叫做 Koinonia。老師都氣得半死,我實在帶給他們很多麻煩。現在的我已經改邪歸正,從前我害過老師,所以現在要作一個很有效的老師,對過去的錯誤作個彌補。要讓牧師兒女嘴巴閉起來,有很多方法,像從後面說起,或者讓一棵樹講話,這樣故事的觀點就完全不同;這並不是為了要搞笑,而是要強調你的主題。

  例如撒該的故事,你可能會用這樣的引言來說:「你有沒有爬過樹呀?」「我有,我有。」「爬過什麼樹?」「我爬過松樹。」「哦,好粗哦!」「我爬過芭樂樹。」「好滑哦!」這樣的引言跟撒該故事的主題有關嗎?撒該有爬樹沒有錯,可是那並不是它的重點。如果要配合主題,可能你要問的引言是:「小朋友,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形,本來有小朋友要跟你玩,後來卻不跟你玩了。有耶。我就碰到過,我正要跟她玩的時候,她說,阿薰,你走開。讓你感到好傷心。這裡有一個人,名叫撒該…」用這樣的引言,你就可以開始講撒該的故事。他跟你一樣有被排擠的經驗,他那種虛空,迫切需要有一個人能夠了解他的心情,小朋友一定能體會。但是他壞的地方太多了,遇到耶穌讓他有很大的改變。

  至於這棵樹,你可以這樣講來配合主題:我在耶利哥城已經站了一百多年,我從年輕,就看到有一個人,他很不好。他哦,我知道他的帳簿明明寫的是二十元,可是他卻抓住人家說,要繳稅繳八十元。我不懂算術,但是我在耶利哥這麼久,常常有人在我身邊經過說,這傢伙很壞很壞,都拿我們的錢。我雖然只是一棵樹,不曉得你們人類在幹嘛,可是我覺得這個人做的事情非常糟糕,讓很多人恨他。

  有一天,我聽到一個很重要的消息,聽說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師叫耶什麼的,喔,對,叫耶穌。要來我們這個城市。我就很期待,因為我常聽到那些人在講,耶穌會醫治人,使瞎眼的人看見,瘸子會走路。我很期待耶穌這個人會經過我這裡,希望他不是走羅斯福路,而是走和平東路這裡,我就可以看到他。果然,那一天很熱鬧,很多人過來了。我好想要看耶穌的時候,唉,怎麼還沒看到。哇!看到了,看到了,遠遠的那邊有一個人,大家都圍著他,他一定是耶穌。

  沒想到那個可惡的撒該,竟然爬到我身上,我想要把他抖掉,都抖不掉。他那麼壞,居然騎在我的身上。但是耶穌居然抬頭,抬頭看我耶,耶穌認識我耶!耶穌抬頭看著我,對我說:「撒該,快下來!」咦,我不是撒該。怎麼會這樣?咦,我的肩膀上怎麼有熱熱的,一點一點的東西。我發現撒該在哭,那個壞蛋居然在哭,哪有這種事情?沒想到他立刻滾下來,連滾帶爬的,到耶穌那邊,跟耶穌握手,邀請耶穌到他家。上帝啊,這不公平耶,他是個壞人,你為什麼不到某某好人那裡,那個馬利亞也很好呀。你為什麼不到她家,為什麼到最可惡的那個人家裡呢?

  這時候,我們要開始引到重點,那個人是那麼地被人排斥、被人恨,連樹都覺得他很爛,不屑當這種人類。可是沒有想到事情這樣發生,小朋友,我要告訴你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路人說撒該不一樣了。甚至有一次,我看見撒該叫住一個人,說:「上次我欠你多少錢,現在全部還給你。」他現在變得非常樸素,以前穿戴都是金光閃閃的,寶氣寶氣的,可是他現在不一樣。甚至有時候我會發現我的腳濕濕的,原來是撒該來替我澆水,他或許覺得很感謝我,讓他可以看見耶穌。神啊,居然我也有這樣的福氣,能夠幫助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樹可以講話嗎?當然不行。可是因為你在講故事,你可以把樹變成一個角色來講那個陳年的老故事,讓學生覺得很有吸引力。

  另外一種引言,原來是主角的,不是讓他講,而是讓配角來講。我們可以講撒該的僕人,用他的角度來呈現這個故事:我們家啊,什麼樣的地毯都有,波斯地毯、馬來西亞地毯…等等,好豪華,好美麗哦。可是我們的主人對我們很苛,我不太喜歡這個主人。

  用這樣的角度可以嗎?或許是另外一個不錯的呈現方式,可以讓那些聽過好多遍的小朋友感到,嗯,這個故事很新鮮。這是技巧的變換,但還是同樣的內容。我在美國時曾經在一家冰淇淋店打工,在同樣打工的人當中,我做得最好,老闆特別喜歡我,因為我學到了老闆厲害的技巧。我們拿湯匙挖冰淇淋實習的時候,每一球都要秤重量的,小粒要 49 公克,中粒幾公克,大粒幾公克都有規定。每次我都挖得剛剛好。老闆說,你們挖的冰淇淋球要有同樣的重量,但是看起來要大一點。怎麼可能?原來這是有技巧的,湯匙要平平地擺,不可以往下挖實心的,需要這樣刨它,讓它捲起來,捲成一個大球。我第一次就成功,老闆很賞識我,結果放到磅秤上一秤,48 公克,重量更少。常來的顧客都指定要我幫他們挖冰淇淋,因為我挖的看起來比較大,他們以為我比別人挖的多,其實裡面是空心的。我挖的東西比較大,口味有改變嗎?沒有,巧克力還是巧克力,不過因為我加了一點點技巧,讓顧客覺得眼睛一亮,也比較好玩,他們就很高興。教導上帝的話,作法也是一樣,生命要傳達的訊息一樣,但是可以用不同的技巧,讓學生比較好吸收,或讓他的眼睛一亮,這是你能夠去變化的。

四、教案製作、確立教學目標的重要性
  設計教案是需要花腦筋的,看怎樣讓它變得很活潑。在合班的時候 20 分鐘講故事,要讓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滿足,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經過設計。在作設計時,有三點需要包含在內:認知層面(To know )、感受層面(To Feel)、實踐層面(To Do)。

  如果只有做到傳達知識的層面,學生會變成像火柴棒一樣,頭很大但身體非常虛弱,知識雖多但這樣的信息沒有辦法感動到他的內心,沒有辦法讓手和腳行動出來。所以在設計故事時,必須以這三方面來做具體的目標。馬太福音 7:21 說,遵行我父的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父的旨意就是要我們能夠聽道,並且去遵行,耶穌很強調這個。7:24-27 有人蓋房子在磐石上和沙土上的比喻,耶穌講了一句話說:「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聽」又去「行」,就是蓋在基督的磐石上。若是這樣我們就應該幫助學生去行

  例如,耶穌洗門徒的腳這一段,你能會聽到這樣的知識說,耶穌在某個逾越節為門徒洗腳,洗腳在當時是僕人在做的,結果反而是耶穌幫門徒洗腳,這是例外。學生聽了這些知識可能會說:「哦,原來如此。」這樣就完了,可是你要講的只是這樣而已嗎?你要講一個古老的故事,就這樣呈現嗎?還是你要講更深一層的信息讓他知道呢?又如撒該,你可以講兩千年前在耶利哥城有一個很壞的人,大家都不理他,後來耶穌來,到他家裡去,學生的反應又是:「哦,原來如此。」再如亞伯拉罕獻以撒:有一個人名叫亞伯拉罕,他有一個鍾愛的獨生子,他們兩人走了一段很長的路要到山上去獻祭,結果沒有獻祭成功,有一隻羊就被殺了,因為那時候需要用獻祭的方式來敬拜神。這都是知識性的層面。

  你在設計時,可不可以再加上另外一些,讓孩子覺得這故事跟他們有關聯?你要他們感受到什麼?這裡面真正的真理是什麼?知識是一樣的,但是神讓我們有這本聖經,讓我們體會,一定還有更多的信息跟我們有關,那麼,是否也跟孩子們有關?當然有關。如果我們自己沒有辦法從今天所要講的信息得到感動,就沒辦法去感動學生。目前我在教會教青少年,也是一樣,如果沒有深深的體會這個事情對我很重要,對你也一樣重要的話,課程設計就沒有辦法將這些涵蓋進去。例如你現在很忙,你在尋找自我,他們也在尋找自我,這就跟他們有關係 (?整句聽不清楚)。這是目標的第二點,關聯性,是真理層面的地方。

  例如耶穌在洗門徒腳的故事,它跟我有什麼關係?它真正的意義是什麼?耶穌愛這些門徒,甚至他們身上的污穢,他們曾經犯過的錯,耶穌都幫他們洗得很乾淨。你有沒有這樣對待過你的朋友,他做了不可原諒的事情,你牢牢記得?有時候父母親對你說的話,讓你恨一輩子,你能夠洗掉它嗎?耶穌說,學像我,我的擔子是輕省的,你一定能夠做得到,你願不願意這樣做?撒該故事講完了,但是你能夠跟他一樣感受到那種空虛、被人排斥的感覺嗎?小朋友可能聽不懂「排斥」,你可以用這樣的字眼:你想要跟大家玩,大家都不跟你玩,那是一種很難過的感覺。引出這種感覺是在目標的第二個,真理的深層意義。為什麼耶穌要找撒該?這種深層的意義你可以講。

  亞伯拉罕獻以撒,這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他大可以獻其他的動物,他們家的動物太多了,可是為什麼偏偏一定要選以撒?因為亞伯拉罕把所有生命的重點擺在這個小孩身上,這個小孩成長到一、二十歲的時候,就沒有再出現上帝跟他談話的記錄。孩子是他全神貫注的最愛。以目前的大學生來說,迷電腦的不少,電腦電腦,每天都在上網,每天都有比上帝更重要的事情。如果上帝說,那個東西獻給我,你願意嗎?不!那是我這一輩子最重要的東西,我的女朋友、我的家庭、我的事業,都佔據我很多的空間和時間。你要講亞伯拉罕獻以撒,一隻羊羔跑出來,皆大歡喜,這樣故事就講完了。其實不是這樣而已,你知道嗎?聖經故事也可以在一分鐘之內講完。但是你要如何帶入它跟我有關係;因為老師曾經有很深的體驗說,神是愛,他的力量很大,因為有這樣深的體驗,他們會聽起來就會非常起勁。

  這是在感受的層面而已,其實神更重要的教導是要去行。可能你會說,學生有沒有去行是他家的事,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已經把知識交代好了,跟他的關聯性的真理部份也都交代好了,這樣可以了吧?夠了吧?可是學生還不懂如何回應,他聽了好感動好感動,但是再來要怎麼做,他不知道,你可以協助、幫忙他。他願不願意做當然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你可以提醒他實際可以做些什麼。

  以耶穌洗腳的故事,幼小的學生,你可以跟他提出,這個禮拜如果你有碰到非常鬱卒或不公平的事情,你可以把它寫下來,我們來為這些事禱告,來原諒對我們不好的人。要寫哦。這個禮拜他們可能都忘記了,下禮拜來時,我們可以問他:「有沒有寫?」他會說:「沒有,忘記了。」你可以說:「老師有耶,我搭公車時碰到一件事情,覺得那個公車司機很不可原諒,我就把它寫下來,跟神說,我要原諒他,我要做一個讓司機都覺得快樂的搭公車族。」你作一次示範之後,他們就會覺得,原來信仰可以跟生活結合在一起。

  或者你在背金句時,也可以再強調一次。我們通常是講完故事再背金句,例如詩篇 121:8「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背的時候不要只要求學生背而已,也可以強調今天的信息。教材的安排不會採用與主題無關的金句,故事也好,金句也好,都跟信息有關。我建議,每次講故事時都把重點放在故事的各個情節裡面,金句也可以先背先念,等到講故事時就可以說,如果你遇到這樣大的掙扎,不知道該不該做的時候,怎麼辦?我們再來念一次金句,看上帝的話怎麼說。哇,這已經是第三次念金句了。在最後的時候,你就可以告訴他,這個經節對我是多麼地重要,我在一生當中碰到許多的事情,跟它都很有關聯。如果經節可以成為老師生命的一部份的話,小朋友你也可以。如果你只是說,「來,再背一次」,如果這個跟他沒有關聯,甚至這個禮拜背完,上禮拜的就忘了的話,你也不要叫學生背,因為你自己都背不起來。如果它對你都沒有幫助的話,幹嘛要學生做一個沒有幫助的事情,要學生反覆去背呢?「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如果這個沒有成為生命的關聯,不要浪費學生的時間。就因為,我們知道聖經跟我們太有關聯了,所以希望學生也能知道這個關聯。

  你可以試試看,在編排故事的時候,先發現它知識的部份,然後發現真理深入的地方,最後講生活上怎麼做。你只要提一個例子,他們就可以舉一反三。至少他們也知道說,有三樣事情我是可以做的。下週見面時可以複習,有沒有做到啊?如此可以幫助他產生直接的關聯,並實際遵行。

  如果你能夠嘗到神對你生命的奧妙,你就能夠傳達這個信息。你首先受到感動的話,就能夠感動別人。你如果得到生命,就能告訴別人,如何得到生命。如果那一段經文,你實在沒有感動的話,可以求神幫助,因為在你沒辦法體驗時,你很難去表達這個重點在那裡。

五、 最後
  有幾項提醒:

(1)我們必須明白自己是在做生命的教導與服事

  這不是知識的教導,也不是聖經解經的教導,而是在傳達聖經中神要告訴我們重要的生命信息。而且,這是一個服事,你是在服事神。我們不會像保羅一樣,到處去傳福音。最近我們教會在推動三福,我想逃,因為我不會講道,這對我來說太困難了。但要去向萬人傳福音,這也是我們的使命,不過方法可以不用。我的擅長是對年紀比我小的人講故事,能夠改變他的生命,這是我的服事之一。


(2)教學的技巧並不是最重要的,要緊的是你裡面基督生命的流露

  教學的技巧重要,沒有錯,但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流露。如果我自己都不感動,怎麼能感動別人。我所得到的生命的經歷,我可以傳達給別人。曾經有個小孩,他去主日學之後就跟他媽嗎說:「媽嗎,我看到耶穌了耶。」媽媽說:「不可能呀,耶穌在天上。」「你來看,你來看。」媽媽下個主日跟他到主日學,他跟媽媽介紹說:「這是我們的主日學老師。」媽媽回家的時候說:「果然,我也看到耶穌。」因為那個老師所表現出來的慈愛和生命,連學生的媽媽也受到感動。我們稱為基督徒,就是小基督的意思。哥林多前書 8:2:「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


(3)每一次的講述,都是一個『機會』,要全力以赴

  每一次的講故事,都是一個『改變生命的機會』,不一定你現在可以看得到成果,看到學生悔改認罪,可能你要等上一、二十年。像我的主日學老師在教我的時候就挫敗得不得了。我最喜歡接老師的話,他講一句,我就接三句,簡直是皮死了。表面上他或許會說我皮,但他真心的非常愛我,常常寫卡片給我。像我這樣難教的人,居然他也這樣關心。我很想讓我的老師知道,他所撒的種子,現在已經成為果實,獻給上帝,又將這個重要的信息,傳達給更多的人。你或許沒有辦法在教的那一剎那看見什麼很大的成果,但是你有絕對的機會來影響他、改變他,你需要把握。有可能這個孩子來這一次以後,下禮拜就不來了,因為他移民了,或者他離開這裡,或怎樣,但是每次你的教導,都可能告訴他一些知識,也可能隨時讓他有決志的機會。這不是說要對孩子說:「來,你們趕快決志…」而是你的信息都可以讓他知道,今天,我要跟你同行,今天,我願意成為這樣的機會給他。你不要想,反正我今天講失敗,下禮拜還有別的老師補充。搞不好不再有下禮拜了。


(4)做一個忠心的僕人

  內地會有一個座右銘說:「教會在尋找更好的方法,但是上帝在尋找更好的人。」這就讓我想到我們的教會常常在問福音的策略、教會的管理策略,兒童如何管理,用什麼技巧可以更進步。但是神在尋找的不是那些好方法,而是你這個人,有沒有每天更新、成為更好的人。內地會就是這樣在做傳福音的工作,出於謙卑,而不是只講究技巧而已,而是做一個更新的人。他們強調 knowing、being、doing 的重要性。Knowing 是在知識方面,但是 being, doing 很重要。Being 是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另外 doing 就是我們做什麼樣的服事。

  同樣這一套你可以用在兒童主日學,也可以用在成人主日學,我們不只是在知識上成長,而是成為一個更合神心意的人,在行為上見證出來。我們要靠著基督,日日更新。路加福音 2:52 對耶穌的成長有這樣的描述:「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這也是我們主日學老師都要注意的智慧、身體、靈命、人際四方面的成長。

  我們要注意健康哦,不要為了主日學把命都賣了。當然,充滿活力是很好的,但是健康也要顧好。因為健康的身體,能夠延長你服事的時間。學習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師生關係上必有幫助。智慧方面,我們在知識上也要有進步。同時,隨時思考是不是靈命還可以再更新?「改變生命教學」書中的八十三歲的阿媽老師都還會參加主日學造就會的話,我們年輕的一輩,更是要進步。

  有一個宣教師到非洲去宣教,在很多的部落宣教。有一次,禮拜的時間到了,他要證道,可是等到十點鐘,沒有半個人來。如果是我的話,嗯,今天沒有半個學生來,哇,太好了,我可以去麥當勞,或去吃蚵仔麵線。你呢?如果發現沒有半個學生,你會怎麼做?合班嗎,到別人班上幫幫忙。這個宣教師並沒有走開,十點,非常準時,他就打開聖詩,唱聖詩。然後啟應,啟應完就開始證道,證道完禱告,奉獻錢放入奉獻箱裡,然後他就走了。他非常忠心,雖然沒有人在看,他還是照做;他非常確信說,我這樣做的時候,主耶穌就在那裡。我們要確信在上課的時候,即使有小朋友流鼻涕,或是沒有半個學生,耶穌也在那裡,甚至在一團亂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忠心到底。這位宣教師,他不因為沒有人來就走掉,而是把該做的,該奉獻的時間和金錢都擺上。他沒有看到任何結果,但是神看到了。奇妙的是,故事居然還有後續。那一天教堂後面居然有一個水電工在修理東西,聽到有人在裡面講道,他就一直聽,居然聽得懂,而且字字感動,沒有想到那顆種子就這樣撒在他的心裡。他根本就不是基督徒,也根本沒有準備要來聽,他卻得到福音,後來就在那個整個部落裡面傳福音。

  神要做的奇妙事情是因為有人擺上開始,五餅二魚為什麼會成功?是因為有一顆奉獻的心,如果沒有人奉獻,就沒有辦法看到神蹟。因為你奉獻和你的忠心,奇妙的事情一定會發生。有時候沒辦法馬上看到成果,但是因為你所放的心思,思考怎樣去做一個靈活的教導,這一切一定會讓你成長,並使聽到你信息的人得到很大的幫助。


回應和討論

王偉華:

有幼教專家主張不要講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給幼兒聽,他們會害怕被父親出賣或殺掉,不知劉老師以為如何?
劉老師:































我知道有兩派學者的說法,不只是在聖經故事有爭論,在一般兒童讀物就有爭不完的對立。白雪公主、野狼與七隻小羊、小女孩與三隻熊等的故事都被列為不道德又殘忍的故事。一派人認為應該保護幼兒不要讓他們接觸,另一派人認為應及時讓孩子體驗生活的殘酷現實。我屬於中間的,我不會刻意迴避,但會看年齡而做出不同點的馬賽克。

這次總會教材中,就剛好排到許多的血腥故事,如挪亞方舟的死亡人數驚人,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人倫悲劇等。看我們強調的是什麼?挪亞的故事,強調的是死去的人之多,還是當初他們的罪惡的可怕?是上帝毀滅的殘忍,還是上帝的公義與憐憫?若沒有強調亞伯拉罕是因為非常非常愛他的獨子而陷入極大的掙扎,又不提到他全然相信他一直以來所相信的神是信實的,這位父親必定成為一個無情無血淚的殺人魔。他相信神自己會預備(創 22:8),一定是他再次想起這個兒子是神的,他一定是再次想起神曾經對他所應許的(創 15:4, 17:16, 19)。在以撒這方面更是看到這位約二十歲的年輕人無比的信心,以他的體力一定能掙脫繩索,把老父一拳打倒,而他卻乖乖的爬上祭壇上,顯示他與父親的關係親密到生死關頭都願意順服,對父親回答他說神必預備之說也未提出反駁,我相信這也是以撒對神偉大的信心所在。

我在那次兒童主日學合班故事時,強調了父子的愛,對神的信,神慎重憐憫的考驗,並在故事中隨時插入主題和生活例子講述故事,事後私下問孩子們,確定他們已抓到了重點。我只能說,使孩子們靈命成長的是神,我們是管道,應謹慎的做好我們傳達真理的工作,其餘的交給神。

如果是使用主日學統一教材,每一課都得教的情況下,我會依照學生的理解力及學習能力做適當的篩選修飾,因為即使是同一年齡層,在各班仍有個別差異需要老師費神去取捨。望惠老師,您是心理學專家,您一定更清楚才對,而我居然寫了一大堆,真不好意思。您會如何講呢?

推薦書目

1. 韓君時著,張淑惠譯, 「改變生命的教學」,台北,中國主日學協會
2. 泰瑞•郝爾著,周文麗譯, 「教學百寶箱」,台北,中國主日學協會
3. 艾蓓德著,胡美華譯, 「成為說故事高手」,台北,中國主日學協會
4. 鄧敏著, 「基督教教育師資訓練」,台北,證主協會


講師介紹:

美國伊利諾大學教育碩士
台灣神學院教育系兼任講師
東吳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