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育》 |
|
|
|
|
聖經在主日學教學上的運用(二)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大綱
實例一:路加 19:1-10 撒該的故事
經文焦點
背景:稅吏長的地位?眾人對稅吏的態度?成人爬樹的行為在當時會被如何看待?
教學上可強調那些重點?可用那些方法呈現?
有那些問題可以幫助學員提出並分享相關的生活經驗?
實例二:路加 13:10-17 在安息日治好駝背的女人
焦點:婦人得自由?眾人得自由?
背景:安息日的律法?如何束縛人們?
教學上的強調點?有甚麼方法幫助學員進入經文中?
實例三:路加 18:35-43 耶穌治好瞎眼的乞丐
焦點
背景:瞎眼的人在當時的地位?為何眾人要責備瞎眼的?
教學上可強調那些點?
有那些問題可以幫助學員提出並分享相關的生活經驗?
實例四:約翰 9 章
背景:疾病與罪的關聯?又是安息日治病。法利賽人?
教學上可強調之點
有那些問題可以幫助學員提出並分享相關的生活經驗?
實例五:出埃及記 14:8-31 跨越紅海
實例六:約拿書一章
內容
在帶一個討論時,通常我們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不知道如何開始。你在帶查經時,是如何開始的?你會不會設計一張大綱來做討論開始前的暖身運動?設計一張大綱,不管是你自己看或是給別人看,它的好處在於你不會一下子跳入聖經說:「好,各位,我們來看今天的經文,你有什麼樣的感想?」這樣很難讓人進入聖經的核心裡面去。上週我們提到如果學習者的生活無法跟聖經連結時,你突然要他用跳的,他會跳不進去。帶領者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學習者的生活和聖經做一個連結,不管你是在教主日學,或者是帶查經,都一樣。
以下四點,在教主日學或是帶小組討論或查經都可以應用的。
(1) | 用開放式的問題:你問的問題盡量不要二選,是非題。「你們曾經有很生氣的經驗嗎?」當然是有啊。「你覺得耶穌愛你嗎?」回答不是愛就是不愛,這樣的問題不好。開放式的問題比較好,開放式的問題可以給他很多的空間去想。「你覺得媽嗎怎麼樣愛你?」如果你要牽連到耶穌的愛,要從人的愛開始,你必須這樣去問。你可以提示一、兩個,然後讓他去發揮很多個,小朋友很會發揮,他們經驗到的就會講。我看見過一些小組討論,有不大好的示範,主持的人都問一些二選一的題目,它們明顯得會讓你覺得,你一定要選其中的一個;因為他把一項講得很爛,很絕對,你就知道一定不能選這一個,要選另一個。這是不好的教育方式,因為你限制了他的思考空間。 |
(2) | 不要用用質問的口氣:「你真的這樣覺得嗎?告訴你,你要想清楚哦!」這是不大好的問題,他就是有這樣的感覺,你不要去質問他。如果你不清楚的話,最好引導他再講多一點,不要質問他說:「你確定就是這樣嗎?」 |
(3) | 要配合年齡:我們需要看學生的年齡是什麼,才決定要問什麼樣的問題。大人你可以進一步問他感受的問題,可是小孩子不太能夠講抽象的東西。 |
王道仁: | 問問題,如果學生都不回答,怎麼辦? |
王牧師: | 碰到這種情形,我們需要考慮,可能我們問的問題太難了。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問的問題一定要有程度,因此在設計時會找一些較困難的。其實,很簡單的問題不一定不好。例如,如果你想瞭解在他的家裡誰最愛他,你不要一開始就問:「你覺得在家裡誰最愛你?」這樣問,他一下子很難回答。你可以問:「在家裡,你有幾個兄弟姊妹?」這是很基本的問題,是事實方面的問題,有幾個兄弟姊妹,他一定不會拒答。「你有幾個哥哥?」等他話匣子一開,他就會比較勇敢了。這就是一個話題。有人可能會說:「我只有自己一個人。」你就可以說:「哦,你自己一個人時,都沒有兄弟姊妹,會不會有時候覺得很孤單?」類似這樣的問題,就可以讓他表達那種孤單的感覺,知道他有什麼樣的想法。有時候,你設計好的問題臨時需要修正。例如,你問了一個問題,他們都不答,這時就要降低標準,修正你的問題,可能你的問題太難了。小孩子在學習信仰的東西,不要把他拉到大人的層次,一下子要他學習很深的東西。讓他保有他自己的生活。其實小孩子要讓他的信仰和生活連結是最簡單的,反而是大人愈來愈困難。因為我們常將信仰的東西與生活抽離,以為信仰如果跟生活同一個層次,就太遜了,不屬靈、太世俗了。這是大人不正確的想法,大人會以為,如果我信仰的表達,沒有跟別人不一樣時,我的信仰就是不好的。其實有時小孩子問的問題比老師層次還要高,因為他想得比較多。多不一定就是好或壞,常常動腦筋最重要。信仰的東西不要停止反省和思考,這一點如果做得到,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
梁望惠: | 沒有答案的問題可不可以問?我曾經問過一些問題,學生會覺得說,他們都沒有想過,我怎麼把他們都搞糊塗了。 |
王牧師: | 沒有答案的問題可以問,我們要常記得,我們不是上帝。到最後,沒辦法回答時,要交給上帝。當然我們不是每件事沒辦法回答都推給上帝,我們至少要很認真地想過,有一天,上帝會藉著聖經或其他方式讓我們瞭解;什麼時候?我們不知道。 剛才王道仁的問題很好,冷場怎麼辦?有的人很會帶,一樣的問題,他可以問得出答案來,別人就問不出來,這跟他的表情、口氣、誠懇的態度都有關聯。有的人問問題像這樣:「請問各位同學,你們有什麼樣的問題?」同學看了老師的表情,感受不到老師有意思要跟他們互動;他覺得老師都不想跟他們互動了,他為什麼要跟老師互動?如果你熱切地說:「各位小朋友,…」那種感覺就不一樣,小孩子會覺得,這個老師對我們不錯。所以問問題的技巧,除了你設計的內容以外,還包括你的肢體語言、你用什麼方式問他、你有沒有利用他們之間的互動關係、學生當中你是否都認識、那一個人比較喜歡講話、有沒有機會讓他多講一點等等。 |
洪慧蓉: | 我個人當老師的經驗是,我先舉一個例子,學生就有一個方向,知道怎樣回答。當然學生不可以講跟我一樣的例子,他們可以運用創造力再去想別的,但我舉過例子以後,學生就知道要如何回答。 |
王牧師: | 如果你是一個蠻會互動的老師,有時候會有這樣的困擾,由於你跟學生太熟了,當你問一個問題時,大家都要回答,搶個不停,你要帶到主題都有困難。如果你有這種情形,讓我先恭喜你,至少他們願意講出來。接下來的技巧是如何將他們引導到當日的主題。所以我不怕班級吵,我怕的是他們太安靜。 |
洪慧蓉: | 如果學生發言太踴躍,我用的方法是讓他們分小組討論,討論過後再派人出來發表。發表的時候還可以評分比賽,看哪一組講得最好。 |
王牧師: | 老師可以給每一組適當的鼓勵,這是給他們的一種肯定。 |
王道仁: | 我們的查經常常查到後來,對聖經有一套自己的看法,要帶出聖經的意義時,困難在於如果採用開放性的方式,他們有可能會回答出不是你想要的答案,那就不知道要怎樣帶下去。可是如果不開放的話,又會變成回答的目標只是在猜帶領的人在想些什麼,那又蠻無聊的。 |
王牧師: |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如果他們回答的不是你想要的,怎麼辦?今天如果我們設定好,我們對聖經有了解、有研究,但是他從中有衍生出另一個新的問題,帶領者可能沒有想過這樣的一個層面,如果經過他的回答之後,你發現那個也是一個重點,被你忽略了,這時最好承認,不要硬說這個不重要,或是將它排除。你可以告訴他說:「這個我沒想過,不錯,但是我們還需要多一點進一步的研究,或許下一次才回答你多一點,你提的問題暫時先這樣;我們今天還是要討論這個部份,這部份也是重點之一。你講的雖然重要,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還有我自己做的研究在此,所以今天我們先討論這個,下一次再討論你的。」這樣至少會讓對方覺得他看到的點也是很重要,有時候確實真的也是這樣。但如果對方硬要插進跟聖經無關的東西,那你就要清楚地跟他說,聖經不是這樣說的,你的根據是什麼?如果他說:「我憑我的感覺…」你就可以對他說:「解釋聖經不能憑你的感覺。」 |
吳玟樺: | 談到駝背的女人,如果問他們說,他們有沒有生過病的經驗,再問痊癒以後的感覺如何,可以嗎? |
王牧師: | 當然可以。 |
王道仁: | 可是有的小孩喜歡生病,因為這樣可以不用去上課。 |
大 家: | (哄堂大笑) |
王牧師: | 這樣的話生病好了反而會很傷心。有時候真的會有這樣的答案冒出來,沒關係,要容許小孩去表達。有時候你會有被打敗的感覺,這是因為我們離小孩子很遠,我們的思考邏輯很緊密,結果小孩子不按排理出排,一問下去你就倒了。如果你有一點幽默感的話,你可以跟他幽默一下,然後再帶回主題,這樣也沒關係。 |
梁望惠: | 可不可以問說,這個被醫好的女人,會挨會堂主管的罵,因為耶穌很明顯地製造了一個跟當時宗教領袖不一樣的作法,有可能會引起衝突。這種問題可不可以問? |
王牧師: | 耶穌的醫治,其實本來都是好事一樁,沒有人會質疑。我就常常在想,耶穌如果不要在安息日醫病的話,就沒事了。那些病人都不是急症,不是像流血不止,像割傷了,不醫會死的那種病。那都是十幾年的老病,再延一天醫,也不會死掉。他們可以預約,週一再來看診,這樣,禮拜天好好休息,就不會招惹人挑剔,而且耶穌如果這樣做的話,搞不好還會被選為好人好事代表。真的,他如果都沒引起爭議性的話,有誰會找他麻煩?醫病本來是好事一樁,可是為什麼聖經常常記載耶穌在安息日醫病,或者他每次醫病都會起爭執?你可以看到耶穌的愛已經超乎我們所想像的了。我們所想像的就是,耶穌是好人,他要醫好生病的人。可是耶穌有更寬廣的心,他要醫治那些周遭環境當中,被很多觀念束縛的人,使他們得到解放;因為真正的自由絕對不是只有肉體得到自由,而是全人的自由。今天如果這個人禮拜一才來,耶穌把她醫好了,她很感謝耶穌沒錯,可是大家還是會被安息日的律法一直束縛著。我們看見耶穌一個醫治的動作,可是他的意義可能是更深層的。我們在問這些問題時,可以讓大家去想,可能我們將基督教限定在做好人好事。如果要做一個好人,不用信基督教也可以做到;但是如果要做義人的話,你就必須要受許多的苦,因為你有堅持,堅持自由不是只在肉體方面,如此,你就必須為了挑戰許多現有價值觀的東西,而付上一些被辱罵的代價。這一點很多信徒都遇到過,當你真的有照耶穌基督的教導去做時,你就會經驗到。要做一個信徒,完全按照信仰去做,說真的,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所以你要問問題時,就看你要強調的是什麼。問問題的方式是在跟學員的互動當中磨練出來的,而且不同層次的人,設計的問題就不一樣。這裡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說,一定要問什麼樣的問題,要看你跟學員熟悉度如何,才知道你問出來的問題他們有沒有辦法回答。 我參加過一些查經,發現最困難的是,帶的人沒有把每個參加者的相關東西帶出來,這是相當遺憾的。我們可能把聖經解釋得很清楚,可是這個跟參加查經的人有沒有連上線,我們可能不清楚。尤其是在講道中,更困難。帶查經有時還可以提出質疑,可以發問;講道時下面的人根本沒辦法發問。如果假設大家的問題就是這樣,然後我就開始講聖經,講耶穌如何如何,下面的人根本沒辦法問問題,這是不好的。今天很多人參加查經沒有收穫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他沒有預備好接受聖經的信息。講駝背的女人,今天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不自由的,你去聽駝背女人的故事,然後跟你講了一大堆的聖經背景,那女人得到自由有多好,對我來說,可能還是沒有什麼幫助,雖然聽得很快樂,但是沒有刺到我的心。如果你開始帶查經時,有讓每一個人去想,這個駝背的女人必須看著別人的腳很痛苦,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什麼束縛你的地方、不自由的地方,你覺得比別人差的地方。從這裡再帶到女人的感受,比較能夠感受到那個女人的心情。 |
梁望惠: | 針對一段經文,同一次的查經或上課,可以強調不一樣的重點嗎? |
王牧師: | 這要看時間夠不夠,也要看對象。如果是年齡比較小的,最好是能夠分兩次。一次火力集中,讓他們多享受、多感受那種情境。分兩次就會有很好的收穫。像講道,我會希望只抓一個重點。如果都混在一起,恐怕聽的人會感到混淆。長老教會的講道有一個缺點,有的講道長到四、五十分,因為牧師覺得內容太豐富了,我必須把它們都講完。可是對聽的人來說,他們不可能都吸收,反而會搞混、模糊了。如果只抓一個重點,一直強調它,然後再舉合適的例子,可能十五分鐘就夠了。會眾聽完了,可能就會有很好的收穫,回去之後,一個禮拜都在想這個主題,幫助就會很大。 |
王道仁: | 你說講道時講一個主題就好,但是由於會眾的差異性大,他們可能會針對不同的主題才會有回應,這樣的話,會不會只有一部份的人有收穫而已? |
王牧師: | 我說一個主題,其實還可以有不同的表現。用瞎子的故事為例,我相信每一個人的經驗都不一樣。你可能會同意說你有看不清楚事情的時候。你不可能一輩子都覺得自己看得很清楚,你一定有你的盲點、你看不清楚的地方。你的盲點跟其他人的盲點不一樣。可是每一個人至少都要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們其實是瞎眼的,很多的瞎眼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有時候是環境造成的,因此那個主題對每個人來說,都可以有收穫。 |
王道仁: | 所以你還是覺得用一個主題就好? |
王牧師: | 對,因為對你來說、對他來說,瞎眼的經驗不一定要一樣,但可以有不同的學習。我不需要將它標準化說,你們只能有這樣的學習,換句話說,瞎眼的狀況不是由我來定義,你們要去定義,在你的生活中在哪一方面你看不清楚。法利賽人曾經跟耶穌爭執,耶穌醫好一個生來瞎眼的人,他們就責備那個瞎子,質問他說:「你說,耶穌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是誰?」他們爭個不停,後來當耶穌的面時,他們質疑耶穌。耶穌說:「我…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約9:39) 那些法利賽人自己以為自己的眼睛很亮,他們很不服氣地說,難不成你也把我們當成瞎子?耶穌說:「你們如果承認你們是瞎眼的話,你們就沒有罪,但是你們說我看得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很多人其實沒辦法承認自己是不完全的、是有罪的。這一點可以在講道時強調,我們必須清楚自己的問題在那裡,針對這一點每一個人應該都會有收穫,除非你選的主題不是重點。如果你選的不是重點的話,很可能只有這幾個人有經驗,那幾個人沒有經驗;如果你選的是核心的話,那就是每一個人的共同經驗。再舉另一個例子,我們常常會阻礙別人親近主。不要告訴我說,我從來沒有阻礙過別人親近主,每一個人有意無意都會有。無意的如,有時候我們見證不好,讓別人跌倒,不要來信耶穌,這也是一種阻礙。你要注意的是這個主題是不是普遍性要去討論的真理,如果不是的話,我提出來當然只有這部份的人會聽,另一部份的人就聽不下去。 |
吳玟樺: | 現在我在帶慕道友查經,她看的速度很快,一個鐘頭可以看七章,我不知道該怎麼準備,因為是一對一的查經。其實也不算一對一,是一群人一起查,但是最主要是我跟她兩個人,我們常常一次就查七章,兩個禮拜就查十四章,馬可福音已經快查完了。 |
王牧師: | 你通常是怎樣跟她討論? |
吳玟樺: | 因為她的速度很快,而且在家裡也都看過了,所以我會問她,你覺得這一段、這一個故事在告訴你什麼?我讓她先講給我聽,有不足的地方,我再跟她分享、作補充。 |
王牧師: | 讀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你快速地看,另一種是仔細地去咀嚼。兩種方式都可採用。我不知道你們一般在看書時,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好的書,值得你思考的書,一次可能你只讀一篇文章,五百個字的短文,讀完以後就不要急著去看第二篇。人記憶的是這樣,你會有記憶記住它,但是只要有新的東西進來,就會轉移你的主題。就拿新聞界來說好了,像宋楚瑜的興票案,有一陣子大家都很專注地在探討一些東西。但是經過一陣子,如果很快的又有別的東西切進來,舊的東西還沒有仔細地反省就被遺忘,這樣就很可惜。因此,看聖經的速度可以快,但是討論的速度可以慢。你除了請她講她的感受之外,也可以再設計一些問題問她,幫助她進到背景和主題。因為有時聖經的重點會迷失掉是因為她用自己的角度去解釋,看不到它的背景,就不知道它真正的意義是什麼,這樣就很可惜。你可以幫她作這樣的整理。你們可以看得很快,但是討論最好有一個進度,例如一個禮拜一章。在那一章裡你將重點找出來,設計一些跟生活有關生活的問題來問她。 查經的時候你們可以自己嚐試看看,作一些小小的改變,例如找一些圖片,或者選取一些跟主題有關的錄影帶,放映其中片斷十分鐘。有些錄影帶,其中的片斷很值得討論。圖片隨手都可以拿得到,你看到的時候就把它剪下來,蒐集起來,以備將來使用。 |
王道仁: | 很笨的問題可不可以問?我很不喜歡回答很笨的問題,例如,剛剛所說,耶利哥城的瞎子看見了,如果有人問說,這裡面有幾個人,我就會想,帶的人為什麼不自己看看聖經就好,這麼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問? |
王牧師: | 簡單的問題可以問,就看你怎麼問。問說,這裡面有幾個人,不如問這裡面有幾種人,並且稍微描述一下這幾種人的特色。例如講到瞎子,你可以問多一點。其實你問有幾個人的用意是,這幾個人各代表什麼樣的特質;可是有時候,你問到幾個人,就沒有再問下去,那就太可惜了。 |
梁望惠: | 這是歸納法查經裡要問的人、事、時、地的問題,可是那樣問實在有夠無聊。 |
王牧師: | 雖然無聊,但是你要記得,歸納法運用得好還是很有幫助。查經法有很多種,歸納法只是其中的一種,你必須混合應用。歸納法只是作預備而已,當你預備好了,進一步的問題沒有問到的話,就算失敗了。經文裡有這些人,so what? 這些人,你清楚他們的角色嗎?你清楚他們對當時帶來的衝擊是什麼嗎?如果沒有進到這裡,只問有幾個人要幹什麼?學員如果不曉得,你就需要替他們作簡單的解釋。如果是信主很久的成人,可能不需要你解釋,你可以直接問他,讓他自己來說。歸納法不要死死板板地說,有幾個人、發生在什麼地方,這樣的話就沒什麼意思了。像他是作什麼的?是要飯的,要飯的又怎麼樣?如果你沒有進一步地知道那時的情境,就沒有什麼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