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育》

| | | | 轉寄

愛之語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相信每對夫妻都願意常享受在「愛意綿綿」、「此情終不悔」的婚姻當中,但是婚前所夢想的天長地久、美滿幸福的天上人間生活,將會在蜜月旅行結束後,掉入真實的世界中,事實告訴我們,若是在結婚之後,仍每時每刻憧憬於飄飄欲仙的愛情,沉醉於神魂顛倒的熱戀時,婚姻將會亮起紅燈,因為根據統計,「浪漫戀情」的平均壽命是兩年,時間是個既現實又無情的殺手;愛是需要經過理智的選擇,愛會要求努力與紀律來經營,結婚以後的愛,更需要努力為對方的好處而活,夫妻應努力地使配偶的情緒愛箱裝滿,經常地彼此訴說適當「愛的語言」,婚姻的氣氛才會改善。

  蓋瑞•巧門是一位婚姻輔導專家,在他從事二十年的婚姻輔導工作中,發現人際之間基本上有五種「愛的語言」,每個人在表達愛時所使用的主要語言都可以歸在這五種之內,夫妻使用相同語言很少見,所以在愛的表達上,常使用對方所不了解的「外國語」,也就是說,一方所要傳遞的信息常是另一方所不能接收的,所以幾乎所有的夫妻都得學習另一半的「愛的語言」,溝通才會見效。五種「愛的語言」包括:

  1. 肯定的言語。包括鼓勵的話語、仁慈的話語、謙遜的話語。William James 說過「人最深處的需要可能是感覺被欣賞」,對配偶的喜歡之事常表示口頭的讚賞,對不喜歡之事抑制你的抱怨。

  2. 精心的時刻。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身上,全心全意跟對方一起作些他喜歡的事,包括:精心的同在一起,給予對方全部的注意力、精心的會話,焦點在傾聽、精心的活動,全心全意跟對方一起作些他喜歡的事。

  3. 接受禮物。包括:把自己當成禮物,當配偶需要你時,你就在那裡陪伴,或是購買禮物,但禮物不需要是昂貴的。

  4. 服務的行動。藉著為對方服務來表達愛意,如: 幫忙作家事、溜狗、洗車、做一餐美味的菜餚。

  5. 身體的接觸。講這種「愛的語言」的人會渴望對方伸出手來撫摸他們,如:用手梳理配偶的頭髮、撫摸背部、牽手、擁抱、行房、按摩對方的腳。

  中國有句俗話說:「相見容易,相處難!」兩個來自不同的生長背景、環境帶著不同的思想的人,要朝夕相處一輩子,摩擦與衝突的產生實在是難免的,再加上男女有別,那情況就更糟了,如何突破婚姻的瓶頸,如何建立一個較健康的溝通管道,如何重新享受和諧幸福的婚姻,都是夫妻極需學習的課題,夫妻應努力營造美滿的婚姻生活,筆者在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中,有諸多的挫折與人生體驗,願與讀者分享些許心得:

  1. 愛需要行動表達。愛是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質素,知道被愛是人最深切的需要,愛要讓對方知道,而且需要是對方可以了解、喜歡的方式,愛不只是口頭禪,愛是需要在每天的生活小節中表達的;記得有一回教會的退修會中,講員問所有作丈的「誰愛太太愛到可以為她死?」很多人的手都舉起來,但是當他問有「誰愛太太,願意半夜起床抱孩子、餵奶、換尿布?」舉手的丈夫卻相對減少,這種很誠實的表白,會讓你很不能了解一件事,難道「半夜起床照顧孩子比死還難嗎?」我相信絕大部份的太太都不會要「先生替她死」,但卻需要先生很實際地幫她作些事情。「愛的語言」不需要很華麗 (fancy),但是需要很實際。

  2. 彼此饒恕。不要積怒,「怒氣」會像定時炸彈一樣,一有引發的信號,就會爆炸,衝突就容易會產生,彼此饒恕是神給予人的一種保護,唯有饒恕才能免受傷害。「 一切苦毒、惱恨、憤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3. 樑木與刺。夫妻的問題常出在意見不同,通常兩人都會堅持己見,要求對方改進。兩人一天到晚因而熱吵冷戰,因為我們常只「看見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神給我們的教導是「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這事實上也是我長久以來的問題,因為我也常期望我的丈夫「改進」,但是自己卻不知檢討、改進,感謝主,愛我的神常會提醒我的壞脾氣,叫我要改進。

  4. 愛那不可愛的。去愛一個你恨的人可能嗎?當婚姻中只有傷害、怒氣、恨意時,這樣的婚姻還有希望嗎?我們常會說「我沒有任何問題,你才有問題!」當夫妻的情感已經完全耗盡,自尊心完全被對方扼殺時,誓守婚約是否只是個信仰與道德的信念?我相信只要夫妻有一方願意努力挽回,這個婚姻還是有希望的。

  5. 愛是永不止息。聖經中講到愛的定義與實際表達的經文,最清楚之處莫過於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所講「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結婚以後的愛,更需要努力為對方的好處而活,努力地使配偶的情緒愛箱裝滿,經常地彼此訴說適當「愛的語言」。


本專欄將與新麗人網站合作。

除了原本的信望愛專欄作家顧美芬、陳小小文章外,日後更有北美亞利桑那州亞省時報專欄作家、亦是家庭講座講員的蔡佩芬老師,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