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育》

| | | | 轉寄

愛的頻率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我不知道別人如何,我最輕鬆快樂的時候之一,是剛剛去探望過父母之後。這可能應該只算「責任」暫時已了,並不算是「愛」的表現。但這個責任是繼續不斷的,繼續不斷要付出,繼續不斷要忍耐,那麼,這樣恆久忍耐的特性應該屬於愛了。

■ 愛的頻率各人不同

「愛的頻率」,這是有點奇怪的題目,我的意思就是,你多久會覺得必須與所愛的人相聚,溝通,彼此以恩慈相待?配偶和子女可能是每天都要相聚才正常的,配偶出差,或孩子不回家睡覺,都是例外的情況。現在不論在哪裡,都可以用手機或網路溝通,只是大家的頻率不一。像熱戀中的男女,一天要通話好幾回,所以要用網內手機,通話費才便宜。老夫老妻的人,就算配偶出遠門,也不見得會天天聯絡。

■ 關係需要努力維持

好朋友常常會相約一起吃飯,喝茶,但因為彼此都忙碌,往往要擠出時間才能保持友誼。我喜歡這種頻率不多,但很有品質的友誼。其實,若不想辦法維持「關係」,自然的結果就是越來越「沒有關係」。夫妻也是一樣,若不經營婚姻,自然的結果就是走向疏離。我有幾年沒寫聖誕卡,後來規定自己兩年寫一次,但還是失去了許多朋友的音訊。

■ 與寵物的頻率

家裏的貓咪只要看見我坐下打電腦,就會跳上我的雙膝,晚上和我擠一床棉被,堅持要我撫摸夠了,才不會烏嚕烏嚕怪叫,我想想,也許幾分鐘的付出,就可以避免貓咪得憂鬱症,也是不錯的投資。聽說常常與所種的花說話,花會開得更加燦爛。

■ 與孩子的頻率

孩子小的時候,母子分開幾小時都很難熬。我記得以前每主日教主日學時,兒子就在隔壁的嬰兒室嚎啕大哭。過了幾年,換成是女兒在幼幼班拿個手帕,眼淚汪汪。但因為週一到週六我都和他們在一起,週日做個稍微狠心的分離,也可以接受。兒子上大學之後,如果幾個星期太忙,沒有回家,我就覺得若有所失,雖然不至於眼淚汪汪,但會寫簡訊叫孩子給我一點音訊,雖然他們惜墨如金,也就不計較了(手機費是他們自己要付的)。

■ 與父母的頻率

現在我每星期固定兩天和住在安養院的父母相聚,這是我實驗出來最好的頻率。哥哥們兩三個月就從美國,上海飛回來看父母,這是他們儘量努力達到的最好頻率,非常難能可貴。

過去父母住在我附近,一天三次送餐點,加上看醫生,全都是我必須做的事,雖然有請人照顧,仍然讓我無法兼顧自己的家庭與工作服事。現在隔幾天相聚,讓我們都能喘息,並期盼相聚的時光。如果天氣不好,隔了三天沒去,就覺得好久,不能不去了。

每次去,常常看到父親早已站在門口或窗前,我不知道他站了多久,聽護士說,有時候他們早上五點就準備好,等我中午去接他們外出。愛會催促我,保持一定的頻率相聚。父母無法行動自如,就看行動自如的我,多久才良心發現,想念他們。


■ 與主的頻率

同樣的,我們和所愛的主,要多久相聚一次呢?我不知道別人如何,但我若早上沒有靈修,會覺得今天還沒有朝見主面,不太對勁。我若沒有花時間與主說說話,只要幾分鐘,幾小時,就覺得自己不像自己,無法平靜,忙忙亂亂。聖經提醒我們的頻率至少是七天一次,要守主日,要參加聚會,不要成為停止慣了的人;屬靈偉人時刻與主相親,我們愛主的頻率是多少呢?有個車子後面的貼紙這樣說,「如果你覺得離主好遠,猜猜看,是是誰跑掉了呢?」主一直在那裡等候,行動自如的我們,多久才想起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