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k 2001.10.07
『美濃黃蝶祭』將邁入第七屆。過去六屆,有許多或傳統、或創新的活動,計有『客家儀禮祭蝶』、『好山好水音樂會』、『自然生態展及導覽』、『穿水橋、水圳節』、『單車遊、賞美濃』、『曾文忠美術館畫展』、、。另外並有美濃當地的相關商家『消費優惠方案』的活動,提供遊客參加黃蝶祭之餘消費時的優先選擇。好比,粄條店、客家菜餐廳、清冰店、民宿、單車出租店,皆具有濃濃地美濃特色。
如今『美濃黃蝶祭』是目前有全國知名度的活動,相當於『宜蘭童玩節』、『苗栗三義木雕節』、『台南白河蓮花節』、『屏東東港鮪魚季』。然而主要推動『黃蝶祭』計畫的愛鄉協進會表示直到今年第七年,黃蝶祭又將舉辦,整個美濃鎮,竟然沒有幾家商店主動聯繫,詢問黃蝶祭的活動是否有繼續舉辦?是否還有進行消費優惠方案?如果有該如何加入?協進會的工作人員還是得主動與商家認識,一一登門拜訪說明,拜託老闆們來共襄盛舉。
不過話雖如此,整個『美濃黃蝶祭』在工作人員多年持之以恆地推動下,內容越來越豐富(如今年又加入,園藝、藍衫、擂茶、波羅蜜),越來越多商家「認同」(但不主動)美濃愛鄉協進會所辦的活動及所要表達的理念。一些生意人對黃蝶祭的優惠活動主動來配合,會告知遊客許多相關的活動訊息並自行以優惠價相待,讓顧客有意外驚喜,產生好感,甚至有些還贈送美濃的文化手冊給遊客(有吃又有拿)。這些具有現代生意經營觀的老闆,當然其商店業務蒸蒸日上。
然而縈繞在我心頭的想法就是旅遊產業與文化活動已是這樣深入地結合,我們的地方教會是否有看見可以怎樣也進入這種聯繫當中呢?
每次出去旅遊,很喜歡去拿(或買)些活動手冊,好比『美濃黃蝶祭』的手冊象徵性賣十元(如果是免費贈送給遊客,大家就會亂丟,花錢購買的會被保留,反而環保)。這樣的文化手冊多在活動前後放置在參與優惠方案的商家陳設,讓來店消費的遊客可以得到活動的資訊,也同時提高商家的消費文化的氣氛。但是翻閱這類的文化手冊,常常看到裡頭的觀光景點之一是「廟宇」,而少見「教堂」。真的跑去該「廟宇」看一下,不過是一個小小、不起眼的土地廟,但也列入觀光景點。
探究這些「廟宇」之所以有能耐被放在文化手冊中,是因為他們關心當地的文化(旅遊)活動。他們的支持行動簡單、不費力,就是只需在廟宇張貼這類活動的海報,或是桌上擺放的手冊資料,幫忙宣傳。難道「教堂」就沒有地方張貼海報、放文化手冊嗎?
也許許多鄉鎮的地方教會,根本就不注意當地的文化活動(不管是『蓮花節』、『鮪魚季』、還是『黃蝶祭』),基督徒對所處的文化活動毫不關注,也不曉得,更不要說去分析探討「教會」對文化活動缺席會有怎樣的影響?就像美濃許多沈睡的商家一樣,不想爭取更多的顧客、不想從黃蝶祭的活動之中獲得一些商機、不覺得行有餘力投入生態、文化、環保、教育的公共事務會有什麼好處。相對的,有現代經營理念的商家,卻從其中大獲奇利。
當然做這些事物(例如,回答旅客對當地文化活動的疑問、張貼海報、放置文化手冊),教會人數不見得會有馬上的增長。但是這至少是一種福音預工、一種鬆土的工作,可讓人覺得教會不是西洋的產品、不是對當地漠不關心,而是也很認同這塊土地、這裡的文化活動。若教會能在政府與民間在當地舉辦的文化活動期間,也設計安排一些「信仰與文化」的聯繫節目,誰說不能因此使人認識福音呢?而不是每年就只能等到十二月「聖誕節」才有福音出擊活動。
希望哪一天出去旅遊的時候,打開文化(旅遊導覽)手冊,裡面不再只有菩薩或是廟宇,而可以跟我的孩子說,「你們看,這裡有間教堂也在辦活動呢!我們過去瞧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