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生活》

| | | | 轉寄

《聖徒叔叔》戰爭與和平篇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6mage.php.jpg

那一天,去了電影院。我想看的電影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不過離進場時間還有二十分鐘,太太去買爆米花,我就坐在大廳看著琳瑯滿目的電影預告。

看著看著,就覺得,怎麼好像每部片都很像?當然,看的預告片裡有動畫、有科幻,有寫實、有驚悚,而且每部片的素材都不太一樣,感覺得出電影人投注了各種不同的創意;只是,相似感還是很強烈。感覺每部片都在講著同一件事情:某種不知名的恐怖邪惡勢力侵入,為了抓到、擊垮、趕跑這些勢力,人類必須拿出勇氣來迎戰。

有的說這勢力來自外星人,因此必須集結世界裡的怪獸予以反擊(另一部動畫片,就說來的外星人會變型,而且有好人有壞人);有的說,這勢力是政府組織,為要消滅每一個有超能力者的存在;有的說這勢力是可怕的宗教,為要維護他們的「正統」(好啦!沒錯,就是《天使與魔鬼》);有的說這勢力是靈界的鬼魅,某個沒有出生的嬰孩陰魂不散……。

真的要說,這些電影創意十足,拍攝手法絢麗輝煌,而且我知道,仔細去看每一部電影,收穫應該都會很多。但是我心裡還是隱隱覺得不妥,似乎有個什麼東西,就是不對勁。

停戰的上帝
然後我想到了最近在讀的那本The Truce of God(直譯是「停戰的上帝」)。應該是這本書,讓我覺得這些電影有點不對勁。這本由Rowan Williams(目前為英國聖公會的坎特伯利大主教)所寫,談和平的小書非常精采,有好多句子,都會讓我想要抄個十遍八遍。而書中第一章,Rowan Williams談的就是科幻、驚悚、災難電影。Rowan Williams認為,科幻、驚悚、災難電影常常暢銷,而且絡繹不絕,代表這些電影正反映了許許多多人內心的某些想法與投射。

不可否認,這些電影常會談到人與人之間如何團結合作,以勇氣去迎戰各式各樣的入侵者、迫害者、邪惡勢力和大災難,有著豐富的激勵人心元素。可是,Rowan Williams指出,這些電影其實還傳達了另外一些印象,只是這些印象,很少有人去注意。那印象就是,這種侵擾我們生命、破壞我們世界的勢力和威脅,是「外來的」,是「病態的」,是「人所無法避免的」,甚至是「非人類的」,人類只能全然被動的承受,在迫害災難中找出路。

Rowan Williams
更進一步講,這種「災難是外來的」觀念,讓人們有種錯覺,認為各種導致世界失序、混亂的元兇,可惡是可惡、可怕是可怕,但是那是「別人」所導致的,是「其他生物」的責任,是「外星人」搞的鬼,我們只是個被動而無辜的受害者。換句話說,這也是一種「宿命觀」,一切災難都已註定,我們雖然不是「罪魁禍首」,但也因為這樣的自以為「清白」,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很容易變的只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

宿命、被動、無辜、受害,正是災難電影背後所隱藏的四大危機。畢竟,大地震一般小市民如何預防?大白鯊要吃人我又能奈牠何?瘋狂殺人犯闖入我家,難不成還是我自己邀他進來?彗星自己要撞地球的,是上帝的創造有問題,我除了自認倒楣,還有啥可能?我們慢慢養成習慣,讓自己脫離一切事端之外,洗乾淨自己的雙手,做個無辜又可憐的受害者。

該如何扭轉這種宿命、被動、無辜、清白的想法?要怎麼抵抗鋪天蓋地而來,搶檔期佔排行的科幻、災難、動作、驚悚電影?從這角度講,最近剛出爐的小說《聖徒叔叔》,其價值就更顯重要了。這本小說開闢了一條路,讓讀者看見,我們可以用家庭,來抵擋災難中自認無辜的念頭。

tyler.jpg
曾得普立茲文學獎的北美作家安.泰勒,在所寫的《聖徒叔叔》中,承繼了她一貫書寫家庭的作風。家就是一個人人都負得起責任,都能展現一己能力的地方。家裡面有風暴、有地震、有災害、有衝突,可是這風暴災害衝突地震,不是大銀幕裡那讓人顯得無辜的超完美風暴、外星人入侵地球,反之,這風暴災難,是我們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責任的。嫂嫂孤獨,是不是我們沒有多點時間關心?奶奶脾氣不好,我們是多所體恤包容,還是任性離家出走?先生沮喪,我們是體貼鼓勵,還是拿著薪水單多所壓迫?哥哥職場上受挫,我們是劃清界線老死不相往來,還是願意與他談談,與他一同找尋出路?

在家庭裡,我們可能也會有宿命感、有無辜感,有時候得被動承受。但是家庭更多時候是等著我們去開創機會、去承擔責任,去磨練主動的地方,安.泰勒一次又一次巨細靡遺地描寫家裡面的衝突、張力,以及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妻子丈夫間的愛恨情仇,其實正是一次一次和銀幕裡的死神、彗星、鬼魅、外星人交手,打敗無辜、被動的宿命,將責任、承擔、主動、開創的能力,再一次搶奪回來,放回我們手中。

◎一場災難的發生,我們真的沒有責任嗎?──《聖徒叔叔》裡的伊恩如果把話忍住不說,他的哥哥、嫂嫂是否能免於一死?
◎難道我們沒有能力去幫助他人,使他們免於禍害嗎?──《聖徒叔叔》提醒我們,連一個七歲小孩,都有勇氣去照顧兩個弟弟妹妹。
◎面對死亡,我們只能坐以待斃?──伊恩一肩扛起養育姪子姪女的責任,讓他們雖經歷父母雙亡,仍舊能夠在呵護中成長。
◎活在世上,我們只有被動受苦的分?──每年聖誕節端上一桌「法式冷盤」,就有能力把愛和希望、記憶與溫暖,留給身邊的每個人。

是的,安.泰勒的《聖徒叔叔》和其他一系列關於家庭的小說要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悔改」的能力。我們有能力回過頭,從過去的生命中看見自己的不足與軟弱、失敗與犯錯,然後勇敢地承認這樣的不足與軟弱,並且敞開胸懷,讓自己做出改變。這個能力我們可以在「家」裡面學到,也可以在工作職場、在每個地方學到,慢慢地,這個能力就會擴大,影響到我們更多的朋友,影響到整個社會。

生命中絕大多數的問題,都不是外來的;面對這些問題,我們的身分也很少只有被動與無辜。不需要擁有某種超級能力,不需要裝備最尖端的武器,只要認認真真地去過生命中每個平凡不過的日子,在一次次的悔改中勇於負責、勇於做出改變,我們都能夠改變自己,改變世界。